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臥底披露了一起影視招聘連環騙局。北京的一些影視公司通過智聯招聘、58同城等網站發布崗位信息。無論求職者應聘的是何工種,都能通過,隨后影視公司均開始以各種名義收費,再層層轉手,讓求職者到山東、浙江等地當群眾演員。一番折騰下來,求職者不是被騙幾萬元,就是被騙色。據悉,類似騙局在北京持續了至少10年,受騙者以年輕人居多。
以星探、招聘劇組人員等名義胡亂收費、騙取押金,此類騙局其實早已有之。然而,此番被曝出的影視招聘連環騙,較之過往案例顯然還要惡劣許多。動輒幾十人的被騙者人數、被騙錢財數額之大及惡劣影響,以及從招聘到露出本來面目的全過程,都表明自始至終,等待求職者的,就是一場密切分工、步步設陷的組織化詐騙。在這場騙局中,太多的年輕人深陷泥潭、夢斷他鄉。
從根本上說,影視招聘連環騙局之所以能夠存在如此之久,有著一系列復雜原因。整個騙局的開端,要追溯到所謂影視公司在招聘網站上所發布的崗位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招聘網站疏于審核,無疑要承擔很大的責任。而現實中,不少招聘網站對招聘企業的資質、招聘職位的真實性,往往都不會被嚴格復核,這給詐騙者留下了可乘之機……對于“影視招聘騙局”這類具備典型特征、極易區分的可疑招聘信息,招聘網站居然長期不管不問,這實在令人深感不解與氣憤。
再者,求職者基本法律常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缺失。“公司招聘中,以任何名義收費都是違法的”,這一簡單明了的法律判斷標準,于許多人而言卻顯得很陌生;而除此以外,低門檻面試,集中看護居住,多次轉移倒手,以所謂的“經紀人合同、勞務合同甚至合作合同”取代正規勞動合同,不按時發放工資等諸般可疑信號頻頻出現,也本該被求職者所更多警覺才是。可惜的是,大多數人要么自甘倒霉回家,要么還在苦挨歲月,甚至淪為騙子的“管理員”,卻很少有人站出來采取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利益。
當然,我們也不能過于苛責求職者。這一牽涉多地、團伙作案的騙局,敏銳捕捉到了年輕人的求職焦慮,并以星光璀璨的美好前程為誘餌,一步步吸引著上當者越陷越深直至不可自拔。而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們,并沒有足夠的心智和能力,來應付這一高度組織化的詐騙行徑。
要真正終結這一騙局,要寄希望于執法部門堅決打擊,與影視行業出臺更規范的招聘細則以規范群演聘用,盡可能地公開行業信息避免信息不對稱被人利用。此外,嚴格網絡招聘審核,強化專項監管與公共執法,投入最大的耐心和精力,來推動法律普及與提高全民防騙意識,是治本之策。少一個失魂落魄的受騙者,便能多一個積極向上的好青年。(然玉)
編輯:
林馥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