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現在的90后崇尚“佛系”,這不是說他們在宗教信仰方面都皈依佛門了,而是經常沉浸于一種淡然的心態——凡事不愿較勁,不想折騰,別人提供的服務就算自己不滿意,也趨向于平靜接受,甚至對愛情也不再患得患失。
生理年齡不算太老,心理年齡卻步入中年,大概是我們這代90后正在面臨的困局。現實可能是,我們還沒有積累足夠跟生活較勁的資本,卻在挑戰來臨時繳械投降,看似解脫,實則逃避。
也難怪,有人評價說,哪里是什么“佛系”,明明是“懶系”。不怨,不恨,不爭,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不善于維護自己的權益,不把理想與信念當回事。
一個年輕人要活得“佛系”,是需要很多機緣的,并非自己的意志所能左右。生活無憂但遠非經濟自由,工作穩定但上升通道狹窄,情感充實但并不轟轟烈烈,“佛系”青年的畫像大抵如此。他們未必出生于鐘鳴鼎食之家,卻一心期待過上某種焚琴煮鶴的日子。世間最大的浪費,就是對時間的揮霍和對未來的透支。
也要看到,很多同齡人還沒達到“佛系”的境界,他們依然為了社會階層的上升而奮斗,為了一份“小確幸”而殫精竭慮,于他們而言,佛祖離自己太遠,十萬八千里的漫漫取經路望不到終點。
蔣方舟化用聶魯達回憶錄的話說,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這個80年代末尾出生的女作家顯然對自己的地位有著清醒的認識。但是,根紅苗正的90后、95后可不這么認為,沒有滄桑恰恰成了90后最大的滄桑。歲月靜好,只缺煩惱,遭遇一點挫折就會被迅速放大,一只蝴蝶扇動翅膀就以為暴雨將至,這是我們這代人的幸福,也是我們這代人的缺憾。
追求舒適的生活,當然挫折和麻煩越少越好。但是,躲避麻煩不是缺乏擔當的借口,這一點值得朝著“佛系”大道上一路狂奔的每一個人謹記。
云淡風輕固然好,但別忘了世上總有長河落日的雄渾壯麗。追求理想總是需要一點刻骨銘心,或許無緣大風大浪,但也要學會駕馭一葉輕舟,與隱遁在千千萬人之中沉默寡言相比,孤獨的遠航、劃破天際的吶喊更值得尊敬。
誰也不能阻止你“佛系”生活,但整個社會不能因此在晨鐘暮鼓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平心而論,這個時代還遠遠不能容許大多數人不爭不怨。建立有規則、有秩序的現代社會,理清公民義務與權利,創造真正健康的商業環境,需要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用不那么“佛系”的姿態去爭取理應爭取的東西。畢竟,我們還年輕,還有憤怒和傲嬌的資本。
面對“佛系”生活,有的人找到懈怠的理由,有的人發現奮斗的方向。人生可以不急不緩,生命則容不得隨意辜負。做大事業,有大擔當,發揮大才干,何嘗不是“普度眾生”的大境界。(王鐘)
編輯:
林馥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