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央廣網特別推出融媒體系列報道《“申”音明信片》。聚焦人民城市上海實踐,記者走街巷、訪弄堂,以“明信片+聲音”的方式,記錄百姓身邊的“小故事”,折射城市發展“大變化”。聽,一張張明信片里,都是百姓心目中“人民城市”的生動寫照。

【一張寶媽寄給寶寶屋老師的“明信片”】

聆聽請點擊“申”音明信片↑

講述人:七七媽媽李依純

我家寶寶是去年七夕出生的,所以他叫七七。

我生七七時已經38歲了,在婦產科算是“高齡產婦”。我負責著一家國際傳媒公司,工作十分繁忙。臨近分娩我還在開電話會,跟進項目。生完孩子一周就開始在家辦公,兩周就去公司上班了。于是,我媽“挺身而出”幫我帶孩子。但她也已年近七十。說實話,我一直都挺擔心她老人家的。

還記得,我們抱著七七從醫院回家那天,天氣特別炎熱,七七不哭不鬧,安安靜靜。我們一家都高興,覺得他是個“天使寶寶”,不吵大人。我媽特別有信心,覺得自己一定能幫我帶好這孩子。結果,回家的頭一晚,七七就鬧了一晚上,幾乎是不帶喘氣地哭。我們缺乏育兒經驗,一籌莫展。第二天一早,我媽的臉色特別憔悴,我特別心疼。

漫漫帶娃路由此展開,上班時,我經常擔心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沒法專心工作。下班后,孩子晚上醒,大人也得跟著醒,常常睡不好覺。

我家就住在靜安區江寧路街道黨群中心附近。我們知道這里有個寶寶屋,十分向往。大家帶著娃在小區遛彎的時候,打聽了一番,得知1至3歲嬰幼兒可以去寶寶屋,那里有老師幫忙帶娃,還是免費的。于是,當七七快滿一歲時,我們就帶他上寶寶屋去了。

寶寶屋內,七七正在和這里的保健老師仇夢璇開心互動 (央廣網記者 沈梅 攝)

第一次去寶寶屋,我就特別滿意。首先,這里特別安全,所有的玩樂設施都做了防撞設計,不怕寶寶磕磕碰碰的,這比在家玩安全多了。其次,這里的玩具特別多,玩樂的場景也很豐富,有“小廚房”、音樂室等,我們在家是不可能置辦這么多玩具的。這里還有老師為寶寶們上課,也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七七可興奮了。

寶寶屋內,七七與其他小朋友在“小廚房”忙活 (央廣網記者 沈梅 攝)

起初,我們只是出于減輕老人帶娃的負擔去寶寶屋的,沒想到,七七在這里獲得了成長。自從七七去了寶寶屋,睡覺變得規律了,作息也好了起來。每天到家后,他就安靜地玩一會兒,不再像以前那樣鬧騰,而且還變得有禮貌了,越來越像個懂事的 “小大人”。七七還在這里學會了走路。有一天,我回到家,看到七七站在那里朝著我笑,然后一步步向我走來,我心中滿是感動,眼淚都差點掉下來。最近的體檢,醫生告訴我們,七七的成長速度屬于中等偏上,這個結果令人欣慰。

寶寶屋內,調皮的七七正在玩耍 (央廣網記者 沈梅 攝)

我上網查閱了解到,2022年,上海市啟動社區寶寶屋試點建設,為1至3歲嬰幼兒提供家門口的計時托、臨時托服務。咱們江寧路街道這個寶寶屋是上海市首批社區托育點。

聽說,我們靜安區已經有23個寶寶屋,覆蓋了全區街鎮。咱們全市也有60%的街鎮設置了240家社區托育寶寶屋,提供約2.5萬個托育名額。這些寶寶屋的出現,貼心又溫暖。愿這樣的惠民舉措越來越多,孩子們都能在優質的托育環境里茁壯成長,我們的城市也因這些暖心的服務而更加美好和諧。

監制:顧梅 常青

策劃:馮麗 王文偉 李紅笛

記者:沈梅 唐奇云

設計:李彬 王仁靖

片頭: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創作中心副主任 孫遜

鳴謝: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 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編輯:鄭曉蔚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