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4月16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唐奇云)隨著中國步入數字時代,當人們享受著數字技術帶來的紅利,感受著智能科技帶來的便利時,往往容易忽略這樣一個“觸網難”的群體——老年人。他們中的很多人不會使用手機支付,不知道“隨身碼”、在線預約是什么,甚至智能手機都沒有

  在數字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下,數字鴻溝也越來越顯著,面對這一困局,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以下簡稱“上交會”)將適老化數字技術作為關注視角之一,呼吁大眾共同關注智能技術在應用層面的“得與失”。

  服務于民,傳統服務與數字服務模式并舉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約為18.1%,中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但同時中國在數字化、智能化領域的發展也處于“快車道”,當這兩股力量匯入融,就觸發了諸如老人現金交醫保被拒、社保卡激活被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等備受關注的社會現象。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要求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比如設立綠色通道、加強人工服務、保留現場掛號名額等。服務應以人為本,在消除數字鴻溝的過渡階段,傳統服務模式要與數字服務模式并存。

  與此同時,提供智能化產品的培訓和輔導同樣至關重要。相較于年輕人,老年人在理解和感受社會變化方面較慢,需要更多的耐心與溝通。針對此,打造智慧社區、智慧家居等場景,或將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幫助老年人融入數字化時代。

  此次上交會現場,上海延華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了一套“智慧社區綜合服務解決方案”,目前這套解決方案已在上海普陀長壽街道音樂廣場小區項目中完成“智慧小區”試點,并收獲社區居民的好評。在家居生活中,也可以植入智能生活場景,比如將純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TOKIT廚幾AI多功能料理機“帶回家”,為家中的老年人做一頓自動烹飪的料理;甚至還可以從上海東冠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一卷小小的黑科技衛生紙——4D溶+系列開始,慢慢帶領老年人邁入數字智能生活。

  應用于民,從人“學習”機器到機器“適應”人

  技術發展應為實際應用場景服務,對于老年群體來說,更應探尋一條從人主動學習智能技術,到智能技術主動“適應”人的技術進化之路。

  達闥科技始終堅持“機器人服務于人,達闥科技服務于機器人”的企業愿景,打造了“云端機器人”架構,可實時賦能、控制、管理和運營機器人,讓機器人能夠“感知”周圍環境和服務對象的需求,“主動”提供服務。廣州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派寶機器人也是服務型智能機器人,通過機器人獨有技術,踐行“讓機器人走進每個人的生活”的使命。目前,在機器人領域,還有能與老年人進行“情感交流”的陪伴型機器人,它們正“走向”老年人的生活。

  另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智慧養老成為了一個“熱詞”。上海悅心安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此次上交會現場展示了專注于失能失智長輩的護理型養老機構項目,將養老與醫療相結合,集醫療治療、醫療急救、慢病管理、用藥管理、術后康復、認知障礙康復、專業護理及三甲醫院綠色通道為一體,為“特殊”老人提供全面、放心的服務。

  此外,在此次上交會現場,觀展者還可以看到來自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云健康智慧康養中心項目,該項目采用互聯網+物聯網+云平臺+機器人+5G通信理念,集合5G通信、移動網絡、智能控制、智能識別、智能交互、智能監控等多種技術于一體,推動老年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安全監測、信息咨詢等服務項目的開展,全方位滿足老年人在健康、生活、文化和安全等各方面的需求。

  造福于民,以前沿科技創造美好生活

  除了老年群體之外,還有一些弱勢群體值得關注。目前,在康復醫療領域也常看到前沿科技與機器人的“身影”。作為全球第四家世界領先的人工耳蝸制造商,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上交會上帶來了殘疾人康復神經電子產品,擁有全獨立自主產權。這項技術產品從根本上改變了國外產品高價壟斷的局面,為超過2700萬聾人帶來福音。

  在機器人康復醫療應用方面,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Ant-CH20-C1步行輔助機器人,是國內首款量產的有源運動增強型外骨骼機器人,可廣泛應用于日常輔助行走助力,以及應急/消防、救援救災等專業領域,帶來更加實用的技術幫助。

  數字技術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將人們卷入了一場“數字化生活”洪流,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其他弱勢群體,都很難置身事外。消除數字鴻溝依然道阻且長既需要政策引領,也需要企業、市民一起加入進來,并肩前行,共創智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