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8月19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朱凡)綠色的草坪上,一排排白色的充氣房子徐徐展開。今天是中國醫師節,瑞金醫院舉辦的“突發聚集性腸道傳染病應急處置演練”中快速搭建移動方艙醫院的場景。
采用基于充氣膜技術搭建的移動方艙隔離病房國內首次亮相(央廣網發 瑞金醫院提供)
據悉,在國內首次亮相的采用基于充氣膜技術搭建的移動方艙隔離病房尤其亮眼,不僅體積小便攜易存,而且搭建迅速,消毒后還能重復使用。
演練中,2小時就搭建完成一組6*16米各項設施配備完善的臨時隔離病房,每間隔離病房都配備獨立通風系統,有獨立的嘔吐物及排泄物處理消殺系統,避免交叉感染,有效應對傳染病的隔離防控。據悉,該項目在瑞金醫院與同濟大學的合作下,已申請了“應急救治單元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研究與實踐”的中德科學中心的中德交流項目。
此外,由瑞金醫院牽頭的國內首個國家級“面向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5G智慧醫療系統建設”項目——基于5G網絡的特大型城市區域智慧醫療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也已獲國家發改委批準,此次演練集中展示了5G技術在傳染病應急救治中的應用。
移動方艙隔離病房內部(央廣網發 瑞金醫院提供)
4月14日,瑞金醫院援鄂醫療隊回家之日,建立了滬上首個公共衛生應急醫療救援隊——瑞金醫院公共衛生應急醫療救援隊。
本次演練特地針對夏季這一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場景設定為某單位突發聚集性腸道傳染病。先有3人因腹瀉同時來到瑞金醫院就診,在腸道門急診緊急處置后,判斷為聚集性腸道傳染病,立刻上報,同時獲悉同一單位還有37人出現相似癥狀,將送來瑞金醫院救治,醫院立即啟動各級人員及物資調配預案,緊急搭建應急隔離病房,為批量患者入院救治做好準備。
只見首診醫生接診后,立即對病人采集糞便、肛拭或嘔吐物送檢常規和培養,并進行快速分類:輕癥患者隔離留觀,進行止瀉對癥治療,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出現嚴重脫水或其他并發癥的重癥患者立刻安排入住重癥病房,特別危重的患者則轉運至ICU進一步救治。救治過程中,醫務處組織專家會診,制定診療方案;院感科負責指導和督查消毒隔離措施落實情況,尤其注重正確處置患者的排泄物和嘔吐物,以及對接診場所進行徹底消殺,防止傳染源播散。所有醫務人員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演練過程中除了看到應急隔離病房的搭建和各種應急處理外,還展示了高科技信息化醫療設備在應急處置中的運用。
演練中,通過5G技術裝備起來的救護車除了能夠實時向急救指揮中心實時反饋轉運患者的各種情況,還配備了遠程超聲系統,通過遠程超聲探頭將超聲影像實時傳到指揮中心,及早完成診斷,對病情做出預判,實現“上車即入院”。
消毒機器人對接診場所進行自主移動式無死角消毒,既減少了醫護人員的職業暴露,有效殺滅病原菌,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物流機器人可以將隔離病房內具有傳染性的標本快速運送到檢驗科,減少醫護人員在標本運送中的直接接觸;遠程查房機器人不僅能夠替代醫生進入高感染風險的病房,還能夠實時連接各個科室的專家開展遠程多學科會診,為高效快速制定疑難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方案提供了技術保障。而在風險極高的危重病患轉運中,無線心電監護及AR眼鏡能夠實時讓指揮中心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轉運途中的實況;多功能隔離轉運床罩的運用也降低了傳染性病患者轉運途中傳染源播散的風險。
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說,本次演練充分展示了公共衛生應急醫療救援隊豐富的應對經驗和規范的程序,在突發聚集性腸道傳染病應急救治中,綜合運用臨時隔離病房、高科技信息化醫療設備能夠更快更高效應對傳染病防控,提高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效率。依托這些信息化設備,瑞金醫院將為建設特大型現代化城市應急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醫療救治體系打造新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