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8月8日消息(記者周洪)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7日)上午,“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在浦東國際機場正式交付,一個不到30平米可移動集裝箱能滿足至少每天200份的核酸檢測需求,可支持在浦東機場開展隨到隨檢。

  臺風一過,上海就重回燒烤天,最高溫度達到35度。在浦東國際機場T1航站樓附近的一處高架橋下的空曠地帶,一場簡短的儀式結束后,國內首個采用標準集裝箱尺寸的p2+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正式交付。

  記者在現場看到,實驗室位于一個白色的集裝箱內,集裝箱不到30平方米,工作人員穿好裝備后從集裝箱右側進入,根據指定流程進行工作,出口位于左側。實驗室專門配備的系統可以保證溫度、濕度和壓力的恒定。

  移動集裝箱實驗室一旁還配備了中控指揮、試劑準備、移動采樣等三輛移動車,可作為實驗室的有效輔助,也可以單獨使用,具備更靈活的應用可能。

  這套設備由上海寶山太平貨柜、中科院有機所、上海海關保健中心等多家單位參與建設。內部空間分為試劑準備室、樣本處理室和核酸檢測室三個獨立區間。太平貨柜公司總經理徐進永介紹,實驗室符合加強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的規范要求。

  徐進永:“這個實驗室實現了人流、氣流、物流的單向流動,把安全風險降到最低,避免交叉感染。同時通過運用5G和物聯網技術可實現一鍵求助,最大程度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

  配備的檢測設備八成來自國內企業研發生產,啟用后能滿足上海海關每天至少200份的檢測需求。上海海關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何宇平介紹,實驗室正式啟用后,首先用于貨機機組人員核酸檢測。可支持在浦東機場開展隨到隨檢,與原先送至市區實驗室相比,可節約2小時的等待時間。

  何宇平:“我們這樣的隊伍會按照24小時工作來滿負荷運作,所以能大大提升檢測速度和檢測能力。因為它就在浦東機場T1邊上,從物理空間上來說,所以路程上就節約了至少一個多小時,再加上交樣本等其他環節,待運作以后會節約近兩個小時。”

  上海市科委介紹,方艙實驗室攻關期間,充分考慮了實戰中會遇到的設備故障、應急場景、檢測人員操作等情況,攻關了一體化病毒檢測、負壓系統、消毒系統、通信與監控系統等工作,最終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成功完成實驗室研制,并協調專家全程介入,幫助實驗室滿足生物安全防護要求。

  目前,可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已經在國內有多個地方交付使用,而今天在浦東國際機場交付的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可支持集卡、貨輪、鐵路等各種運輸方式。

  上海市科委高新處項目專員陳天琛介紹,體積越小,攻關難度越大,可謂里螺螄殼做道場。

  陳天琛:“我們這個艙是國內第一家用單體的40尺實驗室就能滿足的標準方艙實驗室。我們在這樣一個尺寸的實驗室里面集成了氣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各種配置,滿足了消毒、防疫、人員應急安全等各項要求。而且可以通過航運、鐵路、卡車等等方式方便地部署到世界上的各個角落。為國內國際抗疫貢獻上海力量。”

  據介紹,未來,這家方艙實驗室檢測能力可增加至每天1500人。攻關團隊在持續優化方艙實驗室性能的同時,將繼續推動其實現多場景、多模式、跨區域應用,有望滿足國內外日漸增長的核酸檢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