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7月29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今年4月份,上海出臺了《關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目前長寧區的貫徹落實情況如何?長寧區衛生健康工作黨委書記池捷在今天上午舉行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專題上海市系列發布會上給出了解答。

  池捷表示,長寧區已制定出臺了包括63項任務、45個項目的實施意見,接下來將通過完善應急指揮、監測預警、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社區衛生服務和綜合治理建設,全面加強長寧區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通過這次疫情,也讓我們認識到信息化重塑醫療和公共衛生場景的迫切性。目前,長寧區已經打通市、區、街道三級數據通路,實現疾病防控數據在區“一網統管”平臺的綜合應用,今后還會將衛生監督相關數據納入平臺,比如,全區集中式空調系統、冷庫監管情況等。讓大數據賦能智慧管理,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快速反應和保障能力。同時,長寧區正在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建設,現在區屬醫療機構已經實現醫保電子憑證全覆蓋,開通信用無感支付。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上海市同仁醫院發現并治愈本市首例新冠病例,目前該醫院已經過三級綜合醫院評審,將加快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步伐,改擴建傳染病大樓、急診救治中心,并加強醫療設施配備。

  長寧區還將以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新院區改擴建工程為契機,將該院建成長寧東部地區,以“大專科、強綜合”為特色的中西醫結合醫療中心,并在該院增設標準化發熱門診和120急救站,進一步優化公共衛生防控和救治網絡。我們還將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區域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把天山中醫醫院建設成為上海市中醫藥大學教學醫院,打造“中醫治未病區域中心”,構建中醫藥特色的預防保健體系。

  此外,推進深化兩家華師大附屬醫院——長寧區婦幼保健院與區精神衛生中心與華師大在“醫、教、研、防”的合作,全面提升區域專科醫院診治和預防能力。

  家庭醫生已經成為我區公共衛生安全的保障網底和百姓家門口的生命健康守門人。目前,長寧居民的社區定點就診率達到69.30%,居民社區就醫的履約率達到99.74%。

  長寧區也一直鼓勵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出各具特色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開展“一中心一品牌一特色”建設上。比如,天山社區的“白領醫小時”項目和“天山美小護”項目,在全市率先試點了家庭醫生服務亞健康人群和“互聯網+上門護理”工作。新華社區的“傷口護理”門診,為社區各種復雜、慢性、感染性傷口提供換藥和護理服務。程橋社區開設了“安寧療護”特設病區,立足人文關懷,為晚期腫瘤和其他臨終患者生命最后一程送上慰藉與安寧。這些服務都是從醫療健康小項目入手,做出了特色,成為了品牌,解決了老百姓求醫問藥的大難題。

編輯:韓曉余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