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9月9日消息(記者傅聞捷)記者從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3年多的建設,浦東機場三期擴建主體工程已相繼通過工程竣工驗收、民航行業驗收、口岸開放驗收,已具備民航機場運行條件,9月16日將正式啟用,當天也是浦東機場通航20周年。工程投用后,浦東機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的運行需求,將持續提升浦東機場運行服務品質,更好服務航空公司高效樞紐運作,更好服務旅客便捷出行。
據悉,浦東機場三期擴建主體工程將包括全球最大單體遠距離衛星廳。衛星廳位于浦東機場現有T1、T2航站樓南側,由兩座相連的S1和S2組成,呈工字型,提供出發候機、到達及中轉服務。西側的T1與S1共同運行,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3680萬人次,服務東上航、天合聯盟;東側的T2與S2共同運行,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4320萬人次,服務國航、南航、星空聯盟、寰宇一家等。衛星廳的基本流程為國內混流、國際分流,采用國際到達層在下、國內混流層居中、國際出發層在上的格局。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馮昕表示,浦東機場衛星廳只是浦東機場現有T1、T2航站樓的延伸。對出發旅客來說,仍然在T1或T2航站樓辦理值機、通過聯檢后,根據樓內標識指引前往相應登機口乘機。抵達衛星廳的旅客,要乘坐捷運前往T1或T2航站樓到達大廳過聯檢、提行李。中轉旅客可根據現場標識指引前往最近的中轉柜臺辦理相應手續。
衛星廳投入使用后,浦東機場將新增90個登機橋位,航班靠橋率將從50%提高到90%以上,其中環繞中央核心區有35座三層可轉換登機橋,同一架靠橋飛機在原地可完成國際、國內航班切換;S1衛星廳的中央中轉大廳集中設置了國際轉國內、國際轉國際、國內轉國際3種中轉流程,國內轉國內可在國內混流層同層中轉,將極大縮短航班最短銜接時間,為航空公司推出更多中轉產品提供了便利,航空公司在浦東機場的通程航班運行將更為順暢。與衛星廳配套建設的飛行區下穿通道,實現了飛機滑行與車輛行駛的立體分層通行,提升了航站樓與衛星廳之間的的運輸效能。
三期工程啟用后,旅客將通過捷運系統往返航站樓與衛星廳,捷運系統分為東西兩線,每條線路都是雙線運行模式,適應突發情況下的不間斷運行。該捷運系統也是全球機場空側區域首個采用城市軌道交通鋼輪鋼軌制式,列車車廂采用目前載客量最大的A型車,4節編組,國內和國際車廂各兩節,列車最高時速80公里,單向行程最快2分30秒,行車間隔小于5分鐘。
此外,旅客的候機體驗也將更加舒適宜人。衛星廳連綿起伏的大屋頂、總長6公里的通透玻璃幕墻,為旅客帶來空側無障礙大視野視覺體驗的,要歸功于3.5萬噸的鋼結構,因此它也被授予行業內最高榮譽“中國建筑工程鋼結構金獎”。相比T1、T2,衛星廳的座椅設置也非常多樣化,除了常規座椅外,還在不同區域設置了網吧座椅、三角圍合座椅、沙發座椅等功能性座椅。候機區域還設置了充電上網專區,且特別配備了無線充電裝置。衛星廳中心商業區聚集了營業面積超過2.8萬平方米的159家商戶(其中,商業店鋪100家、餐飲店鋪55家、金融網點4家),免稅店面積近1萬平方米,餐飲實行同城同質同價,有85%以上的餐飲購物品牌與現有航站樓有所不同。
此外,三期工程投入使用后,浦東機場的運行也將更為綠色節能,通過使用變頻空調箱、取消空調交換器直接供冷、過渡季節自然通風、地面以下直供水等多種節能技術手段運用,預測年節約用電量可達995萬度。衛星廳廁所及綠化澆水采用圍場河雨水回用技術,可以實現年節水21.6萬噸。衛星廳投運后,可減少地面保障車輛運輸頻次和行駛距離,預測全年減少航空公司保障車輛柴油消耗量1623噸;通過登機橋給飛機供電方式每年可以減少飛機航油消耗量3.9萬噸,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5萬噸。
浦東機場三期擴建工程于2015年12月29日全面開工,工程主要包括航站區工程、飛行區工程、生產輔助設施工程,以及市政配套工程。其中,62萬平方米的衛星廳以及旅客捷運系統、95萬平方米的港灣停機坪、2組飛行區下穿通道、滿足航空公司中轉的行李系統、5300多個停車位的長時停車庫、綠色節能的能源中心是其核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