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7月30日消息(記者周洪 實習記者向皓月)29日下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院)發布了中英文版2018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包括《2018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情況通報》、《2014-2018年上海法院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審判情況通報》以及《2018年度金融商事審判十大案例》。當天,上海高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茆榮華,上海金融法院副院長肖凱,上海高院金融庭庭長竺常赟出席發布會并通報了白皮書有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央廣網發 奚曉詩攝)
白皮書顯示,2018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金融商事案件170955件,一審金融商事糾紛案件標的總金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人民幣1410.7億元。案件標的金額居于前三位的案件類型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信用卡糾紛和融資租賃合同糾紛。
此外, 2018年上海法院受理的金融商事案件呈現五大特點:新類型案件和與金融市場交易規則確立相關的案件不斷涌現、信用卡糾紛案件標的金額增幅較大、融資引發的案件數量增多且呈多樣化趨勢、保理案件數量呈大幅增長態勢、涉眾性金融商事案件數量較多。
新類型金融商事糾紛案件包括金融創新交易方式、金融創新產品所引發的糾紛和傳統金融領域中發生的新類型法律糾紛。
據悉,2018年,上海法院受理了多起新類型金融商事糾紛案件,例如,上海黃浦法院在審理涉及支付寶“即時到賬”創新交易模式的案件中,對支付服務提供商對于未授權支付行為是否存在過錯作了認定。
據白皮書統計,截止2018年底,我國融資租賃企業數量達1萬余家,融資租賃業務總量已達約6.65萬億元人民幣。上海融資租賃企業數量約2210家,在全國排名領先。與此同時,進入訴訟的融資租賃糾紛案件也逐年增多,已成為人民法院審理的一種主要金融糾紛案件類型。為進一步促進融資租賃市場規范有序健康發展,此次發布會發布了《2014-2018年度上海法院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審判情況通報》。
數據顯示,2014-2018年,全市法院共受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一審案件16055件,審結15667件,同期結案率為97.58%,收案數量呈歷年增長態勢,收案標的總金額高達人民幣341.67億元,案件數量與標的總金額均位居上海法院受理的一審金融商事案件第三位。案件的訴訟爭點類型較為集中,承租人欠付租金是引發糾紛最常見的原因,出租人即融資租賃公司作為原告提起訴訟大多源于此。
白皮書對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作出趨勢研判,一是宏觀經濟及產融政策導向助推融資租賃案件數量將持續增長,且糾紛將逐步延伸至新興行業領域;二是融資租賃交易結構創新導致涉訴法律關系將更加復雜;三是租賃物類型多樣化趨勢促使權屬公示問題將更為突出;四是融資功能不斷強化引致“名實不符”融資租賃案件可能增加。
除了融資糾紛及其衍生案件的數量以及類型將進一步增多外,白皮書同時作出研判,與市場交易規則確認有關的案件將不斷出現。
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進入沖刺階段。茆榮華表示,他建議進一步落實金融風險防范各項措施,切實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理念,依法保護科創板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要圍繞黨和國家戰略部署,認真履行審判職能,不斷健全和完善金融審判專業化機制,深入推動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良好的司法環境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8年,上海法院共計向金融機構發出司法建議50份。司法建議反映的問題包括金融機構的不當訴訟行為、合同條款設計與履行瑕疵、金融機構風險防范機制的薄弱環節等。金融機構對法院的司法建議均給予高度重視,并積極反饋,承諾完善合同條款設計,加強風控機制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上海法院將進一步發揮審判職能,促進融資租賃市場的規范有序健康發展,一如既往地努力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推進中央交給上海的新三項重點任務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肖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