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7月30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李丹秋)近40度高溫下,卡車司機李大光通過滿幫平臺配貨,在長三角裝上一車設備,發車前往珠三角。寒來暑往,這已是李大光今年以來在這條線路上的整整第20次行程。幾年來,退伍軍人轉行的李大光,在這兩大超級城市群之間,已持續奔跑35萬公里,將“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部隊精神帶到了自己的工作中。
退伍轉業當司機 仍彰顯軍人本色
李大光1997年12月應征入伍,因表現優異,于1999年被選送學習駕駛,后被分配到138師工兵防化營開自卸車。
在部隊期間,李大光參與過兩次大型救援,一次是煙臺-大連航道沉船打撈,另一次是煙臺森林火災救火。“現在想想還是有點怕,但當兵就是要服從指揮聽命令,這一點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了我們軍人的血液中。”
到2002年退伍返鄉,李大光先后獲得“優秀神槍手”、“優秀士兵”、“優秀士官”的榮譽稱號,并在期間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因為這雙重身份,和老一輩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哲保身”的長途貨運哲學不同,每逢路上遭遇事故、意外,李大光總是彰顯軍人本色,沖在扶危救難的最前沿。“必須要做到退伍不褪色,是金子總會發光”,李大光說。
2018年底,李大光路過江西廣昌服務區時目睹了一輛小轎車追尾停車大掛車的惡性事故,他當機立斷,將困在事故車輛中的重傷人員解救出來,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另一次,李大光路遇貨車起火,二話不說靠邊停車,用自己的滅火器幫助著火車輛滅火,挽救事故車輛和整整一車貨物……
雖然跑在路上居無定所,李大光仍堅持黨員生活。“我下載了學習強國,有時間就會學習。每月10日是我的黨員學習活動日,我會在村委黨員群里連視頻會議學習。另外,我還在滿幫的APP上加入了‘紅色方向盤’,這是我們全國卡車司機‘流動的黨支部’。”
車輪助力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圈發展
開車是李大光從小的夢想。“我爸也是一名駕駛員,所以我們兄弟三個也都選擇了跑車。我跑長三角-珠三角;我哥是空軍退伍,現在跑上海-浙江臺州專線;我弟跑安徽亳州到廣西云南專線。”
可以說李大光轉行之初就與長三角結下了緣。退伍后,他先是在青島交運集團跑山東到上海,后來在愛人的鼓勵下買了自己的車,到江浙滬跑短途。幾年前,在老鄉的鼓勵下,他買了5.2米的車開始跑長三角-珠三角專線。
“跑長途比短途掙得多,而且剛好趕上滿幫平臺在市場上已經成熟了,不愁配不到貨,平臺上的貨主都很誠信,結算運費及時。長三角、珠三角是我國最發達的兩個經濟圈,貨量大,運價好。到了這兩個地方,不用擔心沒有貨裝,只有自己想不想干、肯不肯干。”李大光頭頭是道地分析著生意經,尤其是對于作為長三角龍頭的上海,李大光更是感觸頗深,“上海的貨占到我每個月去珠三角貨一半,因為這里的貨量大一些!這里是一線城市,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之一。”
正是千千萬萬個像李大光一樣的卡車司機,讓兩大城市圈之間的貨物快速流通,助力經濟實現快速發展。據統計,目前,長三角、珠三角兩大城市群占全國經濟總量的40%以上。
賺錢生活兩不誤
卡車司機營運車輛成本非常高,有的還背負著沉重的車貸,他們很少愿意停工休息。有三個孩子的李大光也是如此,但是他懂得調整自己的狀態。
“我是當兵的嘛,喜歡跑步,經常跑三公里、五公里。現在年輕人也很流行這個,看來我也沒落伍。”李大光打趣道。李大光的身體狀態還不錯,“卡車司機職業病很厲害,胃病,頸椎腰椎病,得自己多調節。”
卡車司機李大光唱歌還寫歌 (央廣網發 滿幫提供)
李大光還喜歡玩直播、唱歌。不僅唱,他還嘗試寫。每當迷茫、疲憊的時候,聽一聽自己寫的歌,李大光頓時又充滿力量:
“我站在虎頭山上,舉目瞭望長江
滔滔揚子江,后浪推前浪,離開家鄉奔向遠方
離開家鄉已到部隊,切莫要胡思亂想
不要想家鄉,不要想爹娘,不要想那過去的好時光
轉眼我脫下軍裝,手握在方向盤上
自從開上大卡車,難得回家一趟
離開家鄉奔在路上,眼睛要盯著前方
不要想家鄉,不要想爹娘,不要辜負黨和部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