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7月27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國根 范汴汴)前不久,家住廣州的蔡阿姨得了一種“怪病”:泌尿系統反復感染,任何常規抗生素治療均無作用;究其“病根”,去年10月,她曾突發高燒并出現感染性休克癥狀,經高級別抗生素聯合治療兩個月后出院。但出院后依然反復發燒、反復尿路感染,于是,不得不反復入院治療,但無論醫生嘗試何種抗生素組合,依然無法斷其“病根”,危在旦夕。但經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兩個月創新性精心治療, 7月25日康復出院。
經檢測,原來蔡阿姨嚴重的尿路感染癥狀“病因”竟是全耐抗生素的克雷伯菌(肺克菌)感染所致,這是世界公認的耐藥性最強,危害最大,分布最廣的“超級細菌”。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發布的12大超級細菌清單里將其危害性列入嚴重級別之“榜首”,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威脅。
肺克菌對多種抗生素均耐藥,變異極快,生命力極強,如得不到控制蔡阿姨將有生命之虞。
走投無路之時,蔡阿姨的兒子在互聯網上了解到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領銜的噬菌體治療團隊正在開展利用噬菌體治療超級細菌的臨床試驗,且曾成功治愈過超級肺克菌尿路感染的患者。于是,蔡阿姨家屬及時與該中心泌尿外科包娟主任取得聯系。
包娟說,噬菌體是一種病毒,1915年被發現,它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它是一種可以感染和“吃掉”細菌的病毒,利用其特性,可用于抗菌治療,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噬菌體已被用于治療士兵的痢疾。1928年抗生素出現,鑒于其抗菌的良好療效,噬菌體療法漸漸被人們淡忘。但長期來,由于抗生素的濫用,一些普通細菌已進化成“刀槍不入”的超級細菌,于是人類一手打造的超級細菌,反過頭來又毒害著人類。近幾年,人們又想起了噬菌體療法。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未雨綢繆,多年前已建立了上海市噬菌體研究所和噬菌體庫。
5月初,蔡阿姨轉院到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后,科研人員從庫中針對耐藥肺克菌的190多株中和在新采集的環境樣本中只篩選出3株裂解性噬菌體, 發現并不能全覆蓋蔡阿姨體內的肺克菌株。噬菌體研究所吳楠楠博士介紹,噬菌體是噬食細菌的一類病毒,傳統抗生素有廣譜性,但噬菌體殺菌具有專一性,其優點是對人體正常菌群的負面影響較小,缺點是需要多株噬菌體“雞尾酒”聯合療法,才能達到對患者病原菌菌株的全覆蓋滅殺。上海市噬菌體研究所噬菌體庫的噬菌體株對本地區的超級細菌覆蓋滅殺率非常高,但對這位來自廣州的患者可選余地非常有限,因噬菌體的特征就是地域性很強。噬菌體研究所所長朱同玉教授對此表示,噬菌體療法一直在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全國聯動機制,就是因為病原菌和噬菌體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因為全國各地的噬菌體研究團隊和噬菌體庫都需要一種資源共享機制。
此時,蔡阿姨的兒子透露曾將母親的尿液樣本送往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馬迎飛教授團隊。吳博士隨即電話聯系馬教授,獲悉深圳團隊已針對蔡阿姨的病原菌篩選到8株裂解力(攻擊力)較好的噬菌體,且愿意提供用于臨床治療。最終,科研人員從兩地篩選的噬菌體中精選了“雞尾酒制劑”進行治療。
第一天,臨床科研人員針對蔡阿姨病灶灌注了300毫升(相當于3億個)精心“組合”的 “噬菌體雞尾酒制劑”后,以焦急的心情等待結果。每天一次灌注,五天為一療程。灌注后檢查結果顯示,蔡阿姨體內的“超級細菌”克雷伯菌竟然消失了,科研人員高興極了。但5天后尿檢顯示,蔡阿姨體內的超級細菌竟又出現了,且“換裝”了,變異了,其“變異”速度之快,令專家難以想象。第一輪治療失敗。
第二輪治療開始,科研人員又從噬菌體庫內仔細篩選、匹配了6株噬菌體。但5天后的檢查表明,克雷伯菌依然存在。第二輪治療再告敗績。
第三輪治療一定要另覓蹊徑。研究人員決定應用今年6月該中心噬菌體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審議通過的尿路感染噬菌體治療標準流程和主動篩選抗生素的方法一試。包娟分析,從目前噬菌體治療臨床試驗已入組的多位尿路感染患者治療情況來看,均為上尿路感染,因而通過膀胱灌注的噬菌體難以逆行到上尿路進行殺菌。于是研究人員決定針對蔡阿姨尿路感染情況,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步治療標準操作流程。
科研團隊成員樂率副教授認為,體外實驗證實超級細菌也很容易對噬菌體產生耐受,如采用噬菌體聯合運用抗生素治療很可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案。考慮到蔡阿姨的肺克菌并無敏感抗生素可用,科研團隊決定采用主動篩選抗生素的方法,結果發現復方新諾明能顯著增強噬菌體對患者肺克菌的裂解效果(但臨床實踐證實,單用復方新諾明對蔡阿姨無效)。這一全新的主動篩選抗生素模式原是噬菌體治療標準操作流程中的備選項,此前從未有過報道,經專家組成員反復論證,研究團隊最終采納了這一方案。于是在第三輪治療中,科研團隊連續5天給蔡阿姨實施了噬菌體“雞尾酒”合并抗生素治療。連續檢測結果表明,蔡阿姨體內的超級肺克菌已被全部清除,尿路感染癥狀消失,此表明蔡阿姨已徹底治愈。
朱同玉表示,隨著成功案例的積累,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將進一步探索全國性聯動機制、組建噬菌體聯盟、共享噬菌體資源、優化救治方案、規范救治流程,提升在抗生素耐藥時代對抗超級細菌的醫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