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E-Lab暑期實踐團隊來到了克拉瑪依市,帶著科普實驗儀器、精心錄制的課程視頻和H5科普頁面,在城南社區建造起了一間“科技小屋”。孩子們在這個自主實驗探究的平臺,通過實踐探究與理論學習,感受到實驗與科技的魅力,并接受了科普志愿者培訓,成為了一名小小科普志愿者。
上海大學生把“科技小屋”帶到新疆克拉瑪依(央廣網發 華東理工大學 供圖)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為了培養青少年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引起他們對科技的興趣,E-Lab實踐團隊打造自主學習型的實驗室,每個實驗儀器旁邊都放有團隊錄制的課程視頻及步驟展示H5的二維碼,充分利用互聯網媒體,通過掃碼,當地小朋友即可了解到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除此以外,還有隊員們親自編寫裝訂的教學案,輔助實驗的完成。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打造生態適應性的智慧科普小屋,除了及時幫助小朋友完成實驗的每一環節,團隊用實驗卡、求助鈴、計時器等將孩子們做實驗的難度量化,并根據每一次的實驗反饋,對教案進行修正與補充,著力打造“有溫度的、貼心的”科普實驗室,符合當地認知水平的課程教學方案。“量身定制”是E-Lab課程定制的宗旨和目標。其成果也將保留,通過互聯網,“科技小屋”得以長期維護和使用。
上海大學生把“科技小屋”帶到新疆克拉瑪依(央廣網發 華東理工大學 供圖)
值得注意的是,E-Lab團隊將“科技小屋”建立在社區,與多家社區達成合作,推動社區文化建設,加強社區居民的互動,更加全面地招募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小學生,突破了以往校內支教的局限性。與此同時,團隊還在周末開設親子實驗課程,家長、孩子一同參與,在隊員的幫助下,家長也化身為“一日老師”,課程拉近了親子關系,在一周忙碌的工作之后,E-Lab提供了這樣一個溝通平臺,許多家長表示有這樣的機會和孩子親近是一次很難忘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