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5月20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唐奇云)上海高校集體參與的“我和我的祖國”網絡拉歌活動今天(20日)正式拉開序幕。高校師生以洪亮的歌聲、飽滿的熱情,來表白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年生日的祝福。
1978年9月29日-11月19日,上海交大赴美訪問團出訪美國,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高校訪美代表團。(央廣網發 張壽夫人 供圖)
“相聚在東海之濱,汲取知識的甘泉。交大,交大,學府莊嚴,師生切磋共涉艱險”……日前,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思源門旁的仰思坪上,交大年輕學子和老師一起,用一曲曲動聽的歌聲,表達著對祖國的熱愛,同時向相關高校發起網絡拉歌邀約,共譜青春贊歌。在國旗下,在仰思坪,在櫻花林,在思源湖,交大師生的歌聲在充滿春光的校園里蕩漾;還有同學帶著足球機器人參與,“高科技感”十足。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錢學森的一生愛國奮斗、求真創新,他的人生抉擇始終與國家命運、民族振興緊緊相連,他是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更是愛國知識分子的杰出典范。歌聲亦是錢老的心聲,一首經典老歌,穿越歲月蒼茫,唱進每個交大人的心中,喚起聽者心中無限家國情懷。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錢學森班 2016 級本科生孫欣鈺參與了此次快閃活動,她表示:當歌聲響起時,即使是素昧平生的參觀者,也都跟著音樂唱起歌,因為歌曲喚起了我們共同的精神情感——愛國。時代在變,愛國情不變,青年學子更應該傳承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拓展國際視野,將個人發展和國家社會相聯系,讓中國聲音更加嘹亮。
同濟大學師生400人大合唱(央廣網發 同濟大學 供圖)
5月20日,是同濟大學建校112周年紀念日。校慶當日,同濟大學通過網絡互動的形式,與全國高校一道攜手歌唱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青春中國,中國青春,人類世界有我們東方的贊歌,東方的贊歌。”……5月,一曲曲優美動聽的旋律在同濟大學校園唱響,同濟大學師生飽含深情放聲歌唱,用歌聲抒發著對祖國的赤誠之愛,表達著強國之愿、報國之志。
同濟大學校史館前,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理論課教師與學院學生、同濟大學學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會學子一道,深情放歌同濟大學原創歌曲《青春中國》:“多少次夢中訴說,你是我豪邁的祖國,世代的勞作,汗水澆灌了秧禾……”火紅的T恤,激蕩著熾熱的愛國之情。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陳大文說:“愛國是一種深沉的情懷,表達這種情懷需要儀式感。今天我們與學生共同唱歌抒懷,讓此時此刻顯得格外不同,它能喚醒我們的真情,使我們感到特別莊嚴和神圣。我相信,它能凝聚起磅礴的愛國力量。”
華東師范大學拉歌現場(央廣網發 華東師范大學 供圖)
在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校區圖書館前,當《我和我的祖國》唱至高潮,現場沸騰了。這富有感染力的歌聲里流淌著砥礪報國的紅色血液,師生同唱一首歌,銘記崢嶸歷史,共同感受蓬勃涌動的愛國熱情。
在參加演唱的人群中有4位“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玉米炒葡萄”創意菜發明人劉玉紅,奧數國家隊總教練熊斌,中文系教師呂志峰和思政課教師閆方潔。
劉玉紅把研究創意菜比喻為“解題”,不斷變“花樣”只為了讓同學們“多吃點健康食品”;熊斌帶領國家隊多次斬獲奧數大獎,更期盼同學們學會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呂志峰講好國學原典和中國故事,把《古代漢語》上成了學生的秒殺課;閆方潔用“真信、真懂、真愛”打造“年輕、可愛、行動力爆表的馬克思主義”課堂。他們崗位不同,各有專攻,但都有同一個特點:堅持育人為本,深耕在大學這片育人的沃土上,為人才成長提供充足的養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白發蒼蒼同樣歌聲嘹亮。人群中,華東師大老教授合唱團的老師們一身華服,格外引人矚目,他們平均年齡約75歲,絕大部分都經歷了上海解放。老教授們用歌聲向現場的青年學生們傳達著在年輕時代就一直堅守的最美好的志愿:為祖國奉獻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