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6月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包含26個城市,分布于上海(1個)、江蘇(9個)、浙江(8個)、安徽(8個)四個省級行政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群之一。BOSS直聘研究院抽取了16萬畢業于這26個城市高校的應屆生樣本,透視東部發達地區年輕人的職業選擇特點,薪資高、新技術火十分惹眼。
留存能力強 內部流動順暢
截至2018年4月,僅上海一個城市就吸納了長三角城市群22%的高校畢業生。但將長三角城市群作為一個整體,應屆生的平均留存率達到了90.3%。這表明,長三角城市群已形成良性的內部人才留存氛圍和流動機制,能夠將本土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盡量留在當地或周邊城市群。
不過,不同城市之間的應屆生留存率則出現了較大差異。以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為例:這四個城市的應屆生,選擇留在求學城市開啟職業生涯的比例均超過半數,并遠遠超過其他城市。其中上海的應屆生留存率高居榜首,為86.58%;合肥與南京的應屆生留存率基本相當,差距不足1個百分點,并且較2015年還縮小了1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南京高校畢業生期望工作的前十個城市中,僅有上海、杭州、北京三個外省城市入圍;而合肥高校畢業生選擇的前十個城市中,外省城市占據了六席,近三成人才。可見在安徽省,除去合肥,其他城市的整體吸引力相對較低,這也是導致安徽省整體應屆生留存率較低(54.2%)的主要原因之一。
薪資領先全國水平
截至2018年4月底,長三角城市群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期望薪資為5341元,較全國平均值高出3.8個百分點,期望薪資在8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2.3%。上海地區應屆生的平均期望薪資最高,為5639元,安徽地區應屆生的平均期望薪資最低,為5039元。值得關注的是,長三角地區女性應屆生的平均起薪為5172元,低于男性應屆生平均起薪7.9個百分點,薪資差距高于全國均值差距(6.6%)。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長三角地區擁有三年工作經驗的人群中,與計算機、電子信息相關的工科類專業人才薪資漲幅巨大。在“互聯網+”和智能時代來臨的大環境影響下,技術類人才近年來更受市場青睞。
新興技術崗位人才輩出
長三角城市群高校中,有0.35%的應屆生初入職場就選擇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高于全國均值30個百分點。這些能夠直接進入前沿技術領域的畢業生均具有高學歷和高薪資。在這個群體中,研究生占比高達61.6%,是長三角地區均值的11倍;“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占比51.7%,是長三角地區均值的3.8倍;平均期望薪資為10702元,是長三角城市群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的兩倍多。
長三角地區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最高的十個崗位,月薪均超過萬元。十大高薪職位中多半是人工智能相關職位,而近期,隨著區塊鏈持續火熱,Ruby成為最吸金的職位。
工科和理學專業則成為競爭人工智能相關崗位的標配,畢業人數最集中的前三個專業分別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5.1%、軟件工程9.8%和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5.1%。同時,數學類、統計類專業也分別占比4.7%和1.8%。但文理兼修的復合型人才,在職場上體現出的競爭力更加強勁。交叉學科復合專業培養,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趨勢。
高配技能拉開求職差距
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對應屆生英語能力的要求普遍更高,這與長三角地區外資企業數量較多,金融行業的國際化程度更高有所關聯。另外,由于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民營中小企業最集中和最發達的區域,商業運營人才需求量巨大,企業對應屆生的市場營銷、銷售、商業推廣類技能更為看重。在長三角地區企業要求應屆生掌握的增幅最高的十個技能中,市場/銷售類占據半壁江山。
為量化各類專業技能為求職者帶來的實際競爭力加成,BOSS直聘研究院采用多元模型,對應屆生的就業競爭力進行計算。就業競爭力指數的主要維度包括:該應屆生獲得的薪資水平和被企業主動關注的程度(包括被雇主主動溝通、主動收藏簡歷、獲得面試邀約等)。
BOSS直聘研究院發現,在大學生就業競爭激烈程度逐年加劇的情況下,強專業型技能和證書對應屆生身價的提升作用愈發明顯。受當前人工智能、區塊鏈大熱影響,深度學習、機器學習、Golang等技能最為吃香,掌握相關技能的應屆生,就業競爭力較基數值高出60%以上。而CFA、注冊會計師等高含金量證書對應屆生求職過程也有巨大幫助,擁有此類證書的求職者,被金融、咨詢機構收藏、查看次數是普通求職者的2.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