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網消息 2月6日上午10時56分,著名有機化學家、高分子科學家和化學教育家,中國高分子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教授于同隱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去世,享年101歲。
于同隱,長期從事高分子粘彈性和高分子合金研究,研制了取得重大社會效益的人工肺,開拓了蠶絲等天然大分子研究新方向,為我國高分子化學和物理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17年9月6日,于同隱出生于江蘇無錫一戶小康之家。自5歲入小學到高中畢業,于同隱接受了完備的新式教育。1934年,于同隱考取浙江大學化學系。1937年抗戰爆發,于同隱隨浙江大學匯入西遷的長途跋涉中,并在戰亂中畢業。1943年,畢業5年后,26歲的于同隱回到母校浙江大學任教,投身學術界。1951年1月,于同隱順利通過了論文答辯,獲得密歇根大學博士學位。在學校200多名研究生中,于同隱的成績名列前茅,被推舉為榮譽化學會會員,獲得了一枚象征開啟科學大門的金鑰匙。此后,于同隱帶著妻子輾轉回國,他曾回憶說:“作為一個中國人,自然會想回到祖國來,尤其在祖國迫切需要的時候。看到美國的繁華,心中很羨慕,我們中國要能埋頭苦干五十年,一定可以和他們一樣。”
1952年8月,于同隱夫婦來到復旦大學。35歲的于同隱是當時化學系中最年輕的教授,妻子蔡淑蓮則在分析化學教研室。在此后的幾十年里,伉儷二人為復旦大學化學系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退休后的于同隱長期保持著規律的學習生活習慣。除了吃飯、睡覺、外出散步,他就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待在書房看書。他一直關注著高分子科學最前沿的信息,即使90歲后,也常常一個人坐著公交車到浦西福州路外文書店去買最新的專業書。2005年,88歲高齡的他還在《化學世界》上發表《漫談化學反應》和《從化學反應到生命》這樣的科普文章。
編輯:
林馥榆
關鍵詞:
上海;高分子于同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