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看見笤帚,我不怕不怕啦;直尺和衣架,不怕不怕不怕啦。媽媽發火,也不怕不怕啦,我要鬧翻天,今兒個我命比較大。”今天(4月30日)除了是五一小長假之前的最后一天工作日,更是“小調皮搗蛋們”的“赦免日”——“國際不打小孩日”,戲稱“無巴掌日”
據悉,該節日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于1998年發起,全世界上百個國家及民間組織參與此節日。
家長:“打”只是一個方式,教育手段應多樣化
“不許打小孩?這種舶來的節日,并不一定每個家庭都適用!睆呐笥讶吹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孩子已經上3年級的市民任先生告訴記者,雖然隨著社會的進步、文明的發展,已經提倡不再打孩子了,但是當孩子無理取鬧、頻繁作妖的時候,完全不打還是不行。
“我家是個男孩,調皮的很。當他不聽話犯錯的時候,我會用戒尺打手心來懲戒他,讓他記住這件事他做錯了!比蜗壬硎荆煌募议L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但教育的手段應當多元化,“打”只是其中的一個方式,適當地用好一些小小的“暴力手段”,能讓孩子更好地記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同時,他也認為,從古至今都有“打孩子”的習俗,古人先生在教授學生時對于不聽話做錯事的學生施以諸如打手心、罰站、罰抄文章等措施,現在也應該傳承!熬湍梦覀冞@一代來說,小時候調皮搗蛋不聽話,絕大部分都被父母打過,我小時候還跪過搓衣板。不過,年輕的爸媽在生氣的時候應把握‘度’!
然而,極少對孩子動手的市民陳先生則表示,“打孩子”其實還是家長情緒管理不到位,對孩子來說,打并不會解決問題,倒不如換個思路,多點耐心,用他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叭绻⒆拥男袨,不是違反原則,讓他盡情玩耍,盡早把他當成成人,孩子還是要多誘導!
孩子:向體罰說不!
雖然“國際不打小孩日”家長們認同度不高,但在孩子們看來,“國際不打小孩日”似乎給了他們提供了一個“淘氣”的理由。不少學生網友在網上評論:“好了,今天可以光明正大地不寫作業了”、“向體罰說不!”……網友“幽默大傻”還回憶了自己小時候挨打的“慘痛經歷”,“小時候惹我媽生氣我媽讓我給她拿衣架,我還真拿了!”,網友“雨神早點睡”則表示“想早點發給我媽!昨天剛被打過!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截至目前,全世界范圍內,禁止校內體罰的國家有:阿根廷、中國、日本、菲律賓、南非、泰國、愛沙尼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斯洛伐克、英國、愛爾蘭、比利時、意大利、斯洛文尼亞、波黑、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土耳其。
禁止一切體罰(校內體罰+家庭體罰)的國家:奧地利、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哥斯達黎加、塞浦路斯、丹麥、芬蘭、德國、希臘、匈牙利、美國、冰島、以色列、澳大利亞、肯尼亞、拉脫維亞、盧森堡、摩爾多瓦、荷蘭、新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瑞典、西班牙、突尼斯、烏克蘭、烏拉圭、委內瑞拉。
在我國,任何不尊重孩子的“棍棒教育”,都是違法的!督逃ā芬幎ā敖贵w罰學生”,《義務教育法》強調要尊重和愛護學生!段闯赡耆吮Wo法》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專家:“狼爸虎媽”不可取 堅持對孩子溫柔
那么,“棍棒教育”是對的嗎?當下父母到底應當如何教育孩子?致力于研究家庭教育及兒童情商訓練近10年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閆志新告訴記者,過于嚴厲的“棍棒教育”會對孩子們的心靈造成創傷,致使他們的心中產生怨恨。
閆志新表示,“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下,很多父母把自己對于社會的壓力,對社會的焦慮轉嫁給了孩子。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的逼迫,很小就會學習喪失興趣,甚至不想上學,而更讓人遺憾的是因此而傷害了親子關系。“越表現不好越挨打,越挨打就越表現不好,在這種情況下,體罰已徹底喪失任何管教的意義,還會讓孩子產生越來越嚴重的敵對心理。就如前段時間上海驚醒很多家庭的17歲少年跳高架橋的事件,就是親子關系被徹底傷害的結果!
“其實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只是他不知道可以如何去用科學的方式去愛孩子,不打小孩子,只是想提醒我們的父母,了解孩子,懂孩子,打孩子最痛苦的還是父母自己。”閆志新呼喚新一代的父母,我們要堅持對孩子溫柔而堅定,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告訴孩子正確的行為方式,同時,也要走進孩子內心,溫柔的方式來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