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走向國際的中國青年電影人”論壇現場。新華網馮麗 攝
據新華網消息 從電影制作到發行,從參加電影節到合拍影片,從劇情片到紀錄片到動畫片,各大國際電影節上頻頻閃現新銳電影人的身影。
21日上午,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電影論壇聚焦“走向國際的中國青年電影人”,暢談華語電影如何在國際上走得更好。制片人、亞洲新人獎評委麥克·J沃納表示,中國新生代電影力量不容小覷。他建議,年輕人要從“心”出發做電影。
參加電影節是成長的必要環節
近年,青年電影人層出不窮,他們用作品奔走在國內外知名電影節,用實力和行動為國內電影產業和觀眾帶來了諸多驚喜,同時他們也希望被“看見”。
李睿珺2006年開始做導演,新片《路過未來》入圍了今年戛納電影節關注單元。談及作品入圍戛納電影節的感受,李睿珺笑稱:“第一次走紅毯感覺要騰空而起。”
“其實參加電影節是一個難得的學習交流的過程。在電影節你可以看到同行、同輩們都在做什么,從他們身上汲取到不一樣的美感及靈感。”李睿珺坦言,電影節是電影人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窗口,和不同國家的同行切磋,看不同國家觀眾對你作品的反應,本身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除了學習溝通,也有青年電影人希望被“看見”。李夢因參演賈樟柯的《天注定》而登上戛納電影節紅毯。她認為,作為演員參加國際電影節的經歷很重要,受邀不僅是榮譽也是認可。“當看到很多觀眾給自己參演的電影鼓掌,我覺得找到了一個做電影的理由。”李夢表示,參加電影節可能是被大家“看見”的一種方式。作為新人,只有被看到了,好角色、好劇本才會找上你。
作為一個電影行業多面手,麥克·J沃納多次參加各大電影節。近年,他發現中國青年電影人經常“走出去”宣傳自己的作品,他覺得這很好。“在參與的過程中你能了解世界電影行業的發展趨勢,打開眼界看到不一樣的東西。”麥克·J沃納表示,自己很關注青年電影人,因為年輕本身就充滿活力。
做電影要遵循內心的聲音
“當你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沒有知名度的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寫一個還不錯的劇本,靠內容取勝。”李睿珺說,活力、創新是青年導演的優勢,但是從制作角度來說青年導演欠缺一些資源。受知名度、經驗等外在因素制約,很多青年導演在為新片選演員時常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何讓演員心甘情愿接拍新導演的電影?“劇本做到最好,人自然就來了。”李睿珺笑言,好劇本是“招兵買馬”的法寶。
一部電影質量的好壞除了劇本外,麥克·J沃納認為導演的態度至關重要。“電影是導演靈魂的一部分,發自心底的熱愛才能走的更遠。”麥克·J沃納提醒青年導演,想在電影行業有所成就走得遠,就不要給電影事先貼好標簽,而要遵從內心的熱情和動力,電影需要的是靈魂共鳴。
而李夢從一個演員的角度談及感受時表示,接戲要做減法。遇到真正喜歡的劇本、角色和團隊才能出精品。
編輯:
林馥榆
關鍵詞:
上海;電影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