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審議通過了《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進一步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根據這份文件,上海將繼續給予臨港新片區政策支持。
昨天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臨港新片區、市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透露,《若干意見》將包含5個方面、16項政策措施,主要是幫助臨港更好集聚利用全球高端和新型要素資源、構建全鏈條全過程科技創新體系、布局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點產業、拓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承載空間。
引進具有較強產業帶動性的重大項目
累計簽約前沿科技產業重點項目超570個,涉及投資額達6200億元,平均一天超3億元……記者從此次新聞發布會獲悉,設立5年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速成長為前沿產業高地,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年產值突破3200億元,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四大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4.1%,高新技術企業從254家增至1493家。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項目開工建設,成為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預計2025年一季度投產,初期規劃年產超大型電化學商用儲能系統1萬臺,儲能規模近40吉瓦時。臨港產業規模和產業生態持續提升,重大產業項目接連落地。
上海此次明確,繼續支持臨港新片區通過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招引,不斷壯大實體經濟能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彥峰說:“以民用航空產業為例,上海將支持臨港新片區以大飛機產業園建設為牽引,重點發展民用航空發動機、機體結構件、機載系統、復合材料等大飛機高端產業鏈。”
“臨港新片區將堅持把先進制造業發展作為關鍵任務,著力打造創新創業之城。”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表示,臨港新片區將著力引進一批具有較強產業帶動性的重大項目,并延伸產業鏈,聚集更多產業上下游企業,構建起完善的產業生態,讓產業生態成為臨港搬不走的產業競爭力。
進一步打造年輕人鐘愛的現代化新城
5年來,臨港打造的“年輕的城,年輕人的城”區域品牌已經深入人心。根據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臨港5年累計引進人才約10萬人,年均增長97%。目前,新開辦包括上海中學東校、華師大二附中奉賢校區在內的33所基礎教育學校,滴水湖學校、浦東醫院臨港院區開工建設,全球最大的室內滑雪場耀雪冰雪世界建成即將開業,新增商業設施91萬平方米。
為了進一步打造年輕人鐘愛的現代化新城,未來三年,臨港將提供不少于15萬個新就業崗位,主要方向包括:一是人工智能、跨境數據等數字經濟產業;二是科技金融、離岸金融、航運服務等高端服務業;三是智能汽車、集成電路、民用航空等先進制造業。這些都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又符合年輕人就業意愿的方向。
“我們希望年輕人在臨港落戶更容易,買房更輕松,實現安家立業的愿望。今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新一輪支持臨港發展的政策文件,讓人才落戶臨港有了更為寬松的條件,并且特別強調將賦予重點用人單位在人才落戶額度管理上的更大自主權,意味著在臨港重點企業就業,落戶更簡單更容易。同時,臨港在購房、租房上對各類人才都有特別大的力度支持,再加上臨港進一步放寬購房條件和較低的房價,讓年輕人在臨港購房更輕松。”陳金山說。
拓展新應用場景形成鮮活案例
5年來,上海聚焦“五個中心”建設,全方位大力度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臨港新片區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陳彥峰表示,上海將繼續支持臨港新片區創新發展新型國際貿易,賦能國際貿易中心提質升級。例如,在離岸貿易方面,通過優化拓展“新片區跨境通”平臺功能,進一步匯集整合全球航運信息和貨物運輸狀態,為提升貿易真實性審核效率提供支撐;同步鼓勵商業銀行探索優化業務審核流程,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跨境資金結算便利。
在數字貿易方面,在支持高標準建設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園的基礎上,集中規劃建設一批高性能智算中心,爭取率先落地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探索發展針對全球數據加工處理的創新業務,拓展數字貿易新空間。
同時,提升高端航運服務能級,促進國際航運中心內涵延展。例如,在航運金融方面,依托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建設,支持聚焦重點領域率先開展新型風險轉移產品發行和交易試點,創新巨災風險和特殊風險分散資本補充機制,深度融入國際再保險市場。
在船舶燃料供應方面,把握航運綠色化發展趨勢,以構建完善清潔燃料加注體系為突破口,持續擴大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液化天然氣、綠色甲醇加注等業務規模,進而探索建立支撐綠色氫基能源產品貿易的國際化交易平臺,助力上海完善綠色航運產業鏈生態。
此外,臨港新片區還要打造離岸創新基地,推動國際科創中心功能提升。例如,在要素跨境流動方面,進一步優化科研設備和試劑耗材等貨物通關流程,建立向全球開放的科技創新定向捐贈機制,打造與國際接軌的跨境技術交易服務體系。在成果轉化方面,針對性布局一批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等公共服務平臺和高質量孵化器,加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產品產業化進程。
“我們將支持臨港新片區不斷拓展新的應用場景、加快形成更多鮮活案例,為上海‘五個中心’耦合共生和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臨港經驗’。”陳彥峰說。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