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楊浦區吉林路的王老伯,腸癌術后亟需傷口造口護理、輸液港維護、醫療、康復等諸多服務,他求助平涼社區護理中心,通過“一站式”護理綜合服務區的轉介指引,獲得了集醫、護、康、養為一體的居家、住院、門診等醫療護理服務。
記者12日從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獲悉,為不斷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服務功能,2023年本市啟動社區護理中心建設,建成首批36家社區護理中心。今年新建30家社區護理中心納入全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截至九月底,全市48家社區護理中心通過驗收,提前超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和慢性病發病率的上升,護理服務尤其是“家門口”便捷適宜的專科護理服務需求日益強烈。許多腫瘤、血液病等患者需要長期輸液或反復抽血,“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置管(PICC)”技術可以減少患者痛苦,將藥物通過深埋靜脈管道直接輸液治療。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每年各級醫療機構開展PICC服務約4萬例,每名患者每周至少需要進行一次PICC導管維護(包括消毒、置換等)。此外,每年還有不少壓瘡、外傷、糖尿病足、燒傷燙傷患者需要進行傷口護理等。
全市社區護理中心建設以來,不斷吸引居民在家門口獲得專科護理服務。已建成的84家社區護理中心全部開通護理專科門診,在提供皮膚護理、排泄護理、營養護理等8類26項基本護理的基礎上,還提供PICC靜脈導管維護、傷口、造口等專科和特色護理服務。截至今年九月,社區專科護理服務達96.4萬人次,居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持續提升。
閔行區浦錦社區醫院社區護理中心特設傷口護理門診,覆蓋各類急慢性傷口的護理,包括但不限于壓瘡、糖尿病足、各類皮膚潰瘍及燙傷等復雜傷口的專業處理,還為外科術后出院的患者提供傷口換藥、拆線服務。與此同時,社區延伸服務觸角,為患者家庭提供護理指導及居家傷口換藥服務,確保患者在不同場景下都能得到及時、專業的關懷。目前中心已成功為超過6500人次的患者提供了高質量的傷口護理服務,極大地滿足了轄區內居民對于傷口護理的迫切需求。
靜安區曹家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準對接居民的實際需求,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全面、優質、便捷的“鄰家護理”特色服務。針對特定的健康問題,開展PICC靜脈導管維護、傷口護理等社區適宜專科護理項目。在服務模式上,中心以數智賦能護理服務,推出了“互聯網+護理”和“上門出診”等新型服務方式,打破傳統護理的時空限制,讓居民能夠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專業的PICC靜脈導管維護服務,極大地提高了社區居民對醫療護理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打造更加方便可及的“15分鐘健康服務圈”。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有膝骨關節炎困擾的中老年人越來越多,閔行區顓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中心創立膝骨關節炎特色護理“護膝俠”項目,專注守護居民膝健康。中心護理團隊不斷在努力和提升特色護理服務質量。同時聯合康復技師研發了居家康復的小型器械和設備,如膝關節護理的自主對照式康復鍛煉裝置、智能膝關節護理儀等,幫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復膝關節功能,提升生活質量。
而楊浦區平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中心,已建立包括傷口造口、血管通路維護、糖尿病護理、中醫護理、康復護理及安寧療護團隊在內的“六大護理專科團隊”。中心引入專業領域強大的市級醫院優質資源對接團隊,形成技術支撐和保障,如靜脈導管護理對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傷口造口護理對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康復護理則由上海第一康復醫院專家醫護支撐,在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的過程中,使病人安全,家屬放心,護士安心。
地處遠郊的金山區亭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馨挽亭”護理中心還打造以“1+N+X”(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特色護理)模式的一站式護理服務。服務范圍覆蓋門診、病房、站點、居家、養老護理服務機構等各類社區場景,對有護理需求的患者提供預約、評估咨詢、實施、評價和效果跟蹤為一體的全生命周期連續性、專業性的護理服務。目前,護理團隊在兒童孤獨癥、多動癥、發育遲緩、感統失調以及成人骨關節、神經系統、老年疾病康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年服務患者達1500余人,有效滿足了社區患者相應的康復護理服務需求。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