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滬聯合發布《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24)》,分析年度國際郵輪產業形勢,并通過十大熱點解析中國郵輪產業的最新走勢與潛在趨勢。

首艘入籍中國的遠洋輪“招商伊敦”號靠泊。徐瑞哲 攝

【歐洲客均在港消費達660歐元】

2023年,郵輪業為全球經濟貢獻1380億美元,其中430億美元用于支付全球120萬名郵輪從業人員的工資。依據國際郵輪協會(CLIA)數據,北美市場占據著全球郵輪市場絕對份額,北美郵輪游客總量占全球郵輪游客總量的50%以上。2024年,北美郵輪市場收益預計達到151億美元,2028年有望突破170億美元,游客有望達到1400萬人次。

作為世界最大的郵輪母港,2023年邁阿密港郵輪經濟活動總額達614億美元,占佛羅里達州生產總值的3.9%,為州和地方稅收貢獻22億美元,提供了34萬個工作崗位。當年,邁阿密港接待游客730萬人次,同比增長7%,創下接待郵輪游客數量的新紀錄。又如在北美五大湖區域港口,郵輪產生的區域經濟影響預計超過2億美元,主要由游客數量、港口訪問量、岸邊消費的增加帶來。綠皮書預計,與2022年相比,當地2024年郵輪經濟影響將顯著增長近50%。

同期,歐洲郵輪旅游市場規模為916萬人次,較2019年增長6.5%。2023年,平均每位游客在港口城市消費達660歐元,即每24名郵輪游客創造的經濟價值就可支持一份全職工作機會。

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從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啟商業首航。張海峰 攝

【國產第二艘船塢制造周期壓縮近8個月】

中國郵輪市場是亞太郵輪市場最重要的推動力。目前自主建造和收購的中資郵輪有“愛達·魔都”號、“中華泰山”號、“藍夢之歌”號、“藍夢之星”號、“地中!碧、“鼓浪嶼”號、“夢想”號、“招商伊敦”號等8艘郵輪。

同時,郵輪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大型郵輪建造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成本控制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的造價超過50億元人民幣,從立項開始到最終建造完成,歷時8年科研攻關、5年設計建造,標志著中國完成了船舶工業的最后一塊拼圖,完全覆蓋世界上所有船舶和海上平臺。由此,繼意大利、德國、法國、芬蘭之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建造大型郵輪的國家。而綠皮書認為,我國需要在保證郵輪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優化設計和建造過程、提高材料利用率等方式來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預計2025年基本完成艙室推艙及內裝安裝,計劃較首制船建造效率提升20%,其中船塢制造周期壓縮近8個月,2026年3月底有望出塢,當年6月開始試航,當年底前命名交付,國產大型郵輪設計建造核心競爭力得到不斷提升。

滬上老年學員在維京游輪中國區辦公室參觀。資料照片

【外輪重返中國,民族郵輪立業】

作為年度綠皮書盤點的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十大熱點之一,國際郵輪公司重返中國市場,提振中國郵輪市場發展信心。目前,中國郵輪市場呈現了預訂窗口期拉長、長航線受到追捧、高端房型受到青睞以及船上活動行前預訂、年輕客群正逐漸成為郵輪旅游消費的主力等消費趨勢,消費升級的趨勢也很明顯。MSC地中海郵輪成為新冠疫情后首個實現中國大陸母港啟航的國際郵輪企業,皇家加勒比也將在中國市場部署更多的國際郵輪,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與期待。

皮書盤點的另一熱點是華夏國際郵輪有限公司成立,推動民族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華夏國際郵輪有限公司是我國郵輪運營的“國家隊”、郵輪產業的引領者,立足寶山、輻射全國,提升服務央企郵輪運營總部能力,正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民族郵輪品牌。

隨著《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中英文版)在2024中國郵輪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如期發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員汪泓教授表示,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求郵輪企業提升服務品質,更要在技術創新、綠色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下足功夫。她特別強調了政策在引領郵輪市場和拓展郵輪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作用,認為只有形成緊密的產業鏈生態,才能共同應對市場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對于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郵輪企業應積極擁抱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運營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細化。

編輯:唐奇云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