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3月16日消息(記者程立龍)3月15日,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政府與寧德時代公司在濟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在共建零碳城市、開拓零碳應用場景、建設鋰電池綠色智造基地以及產業新能源化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共同建設高比例綠色能源供給的引領式、示范性零碳產業園。
地企攜手,搶灘“零碳”,寧德時代為何選擇東營?
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優越
相關資料顯示,東營風、光、地熱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近年來,東營全力推動清潔能源規模化開發,積極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消費體系,全方位打造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
截至目前,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842.54萬千瓦、是煤電裝機的1.6倍,新型儲能規模達到127萬千瓦、占全省六分之一,預計到“十四五”末東營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超過1000萬千瓦,具有建成雙千萬千瓦級風光儲一體化基地的能力,可為寧德時代加速“零碳”布局提供有力“綠電”支撐。
全產業鏈協同硬核支撐
根據協議,寧德時代一期將在東營市墾利區以“零碳工廠+燈塔工廠”標準建設規模40GWh鋰電池綠色智造基地,并適時開展二期項目合作,引進一批高端綠色低碳鋰電池原材料配套項目,打造年產值超1000億元的鋰電產業全鏈條綠色智造集聚區。
于東營而言,可發揮寧德時代在新能源領域的龍頭引領效應,帶動新能源產業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有力提升新能源領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關鍵環節配套能力;于寧德時代而言,可借助東營鋰電池產業基礎好,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材料、其他輔助材料等原料齊備等優勢,圍繞產業鏈上游,在本區域及周邊地區形成拉動和虹吸作用,推動上游中游共融發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家重要的現代石油城市,東營境內集中了勝利油田80%的產量和80%的石油地質儲量,同時是中海油渤海油田的重要產區,并在改革發展中形成了以石化、橡膠輪胎、石油裝備、新材料等產業為代表的優勢產業集群,為推動零碳油區、零碳化工、零碳鄉鎮等零碳應用場景開發,推進產業新能源化項目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
“東營速度”賦能區位優勢
東營地處黃河入海口,是銜接環渤海地區與黃河流域的重要戰略節點,是山東半島城市群重要沿海港口城市和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城市,是黃河流域重要出海通道,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寧德時代相關項目落地東營,可以輻射京津冀、長三角、魯豫皖等多個區域、省市整車生產基地,為下游市場提供電池動力,打造銜接南北、貫通東西的新格局。
這并非寧德時代與東營首次合作。早在2024年1月,東營就與寧德時代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儲能鋰電池PACK組裝及系統集成制造、交通工具電動化、零碳產業園建設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一年多來,雙方合作密切,交流頻繁,其中,儲能電池PACK項目落戶僅3個月就完成各項手續審批,順利開工建設,預計今年6月就可投產運行,展現了驚人的“東營速度”;東營市成立高規格工作專班,市主要領導帶頭,多次赴寧德時代對接交流,協調解決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優越的營商環境、滿滿的合作誠意、高效的工作效率,給了寧德時代“重倉”東營的充足底氣。
向“新”發力,逐“綠”而行,這次簽約是黃三角新能源發展的又一“里程碑”,更是城市與產業的“雙向奔赴”,一個集風、光、氫、儲、裝于一體的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正在東營正拔節生長,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