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經濟區
內江、自貢、瀘州、宜賓
五大戰略定位
●建設多中心城市群一體化創新發展試驗區
●老工業基地城市轉型升級示范區
●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長江上游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成渝經濟區沿江和向南開放重要門戶
5月2日,自貢市大安區三多寨鎮八甲村的大型工地上,數十臺工程車輛來回穿梭。這處工地,是川南城際鐵路內自瀘線上大安段的一個點位。
按規劃,這個點位所在的內自瀘線將于2022年正式建成通車,屆時,川南經濟區的內部交通將明顯提升。作為全省經濟版圖上的重要一極,川南各市州的合作不僅停留在交通上——各地正試圖尋找更多的共同訴求,讓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產業配套協作發展,爭取在全省多點多極支撐發展進程中,加快崛起、率先突破,重塑經濟新版圖。
□張永龍 本報記者 唐澤文 黃大海 秦勇
疏通脈絡,交通體系讓抱團更緊密
前不久,內江市召開了川南城際鐵路(內江段)項目推進會,重點分析研究項目推進中需要解決的困難。在內江看來,交通是城市發展的一大重點。
川南城際鐵路,包含內(江)—自(貢)—瀘(州)段和自(貢)—宜(賓)段,全長約212公里,總投資約315億元。待項目建成后,通過與既有鐵路銜接,構建川南四市之間“半小時交通圈”及與成都、重慶兩中心城市“1小時交通圈”,實現川南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川南城際鐵路不僅將承擔城際鐵路功能,還將兼顧西南地區的客專大通道功能。”自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自貢將規劃建設高鐵產業園,重點發展高鐵動車所(動車維修基地)、高鐵快遞物流中心、高鐵場站及周邊綜合開發、高鐵裝備制造等,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內江也把交通建設放在了抱團發展的重要位置。今年一季度,內江啟動“一帶一軸一區”重要交通樞紐建設三年推進行動,共梳理出165個項目,總投資759.3億元,包含高速公路及連接線、快速通道、鐵路、水運、通用機場等類別。“要外通內暢,才能更好地與周邊市州抱團發展。”內江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加快聚集,新興產業有協同也有差異
通過一滴血,就能檢測48種嬰兒遺傳代謝病。該技術的所有者是四川基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內江設立了基元醫學檢驗所。這是成都以外,我省唯一的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
“圍繞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內江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
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瀘州、宜賓、自貢三個城市將目光聚集到了智能終端產業上。
2017年,宜賓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后五年,宜賓要全力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智能終端等高端成長型產業的發展。5月,宜賓首個智能終端企業就將正式投產。
3月,西南智能終端產業園項目落戶自貢,項目專注智能手機、智能家居穿戴產品研發銷售,實現電子信息產業從無到有的突破。
瀘州則依托瀘州華為四川大數據中心,發展智能終端、北斗導航等產品,力爭用3到5年時間將瀘州建設成為國家智能終端產業重點研發制造基地及西南地區標桿性智能終端產業集散地。
“同步布局智能終端產業,能相互學習借鑒,形成規模效應。”宜賓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胡明鏡介紹。除此之外,川南各市已布局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等5大高端成長性產業,使川南成為四川新興戰略產業布局的重要區域。
港口經濟,讓跨國貿易更活躍
“這個月銷售額能達30萬元。”4月30日,海蠣子連鎖店瀘州片區總經理楊婷介紹,自入駐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后,店鋪最高日銷售額達13萬元。
和海蠣子一起入駐的,還有德國廚具直銷中心、瑞士拉沃葡萄酒館等企業。揭牌一個月,位于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的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精品展館總銷售額近200萬元。
活躍的不僅是瀘州。
去年,宜賓港保稅物流中心正式封關運營,中心占地面積約231畝,建成超過5萬平方米的保稅倉庫,具有“前港后區”的便捷優勢。之后,宜賓跨境保稅直銷中心也正式營業,中心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成為宜賓首個集進口商品展示展銷、體驗、休閑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進口商品綜合賣場。
不論瀘州還是宜賓,跨國經濟的發展都與當地的物流優勢密不可分。2016年,瀘州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0.1萬標箱、增長17.88%。而宜賓港集裝箱吞吐量也超過30萬標箱,鐵水聯運業務量比去年大幅增長。
在不少人看來,長江經濟帶上游的地理優勢,將讓四川的港口經濟大有可為。“下一步,需要進一步破除機制體制上的壁壘,讓資源更科學地整合,更大程度分享黃金水道紅利。”瀘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宜賓港:宜賓通江達海的橋頭堡。 曾朗 攝(視覺四川)
身邊變化
開港6年 宜賓港集裝箱吞吐量增加近40倍
□本報記者 黃大海
“最忙的時候連上廁所都要跑著去。”5月2日,小長假剛結束,宜賓港門機操作員劉苗就進入了工作狀態。在一線工作了6年,劉苗對宜賓港業務量的變化有著直觀的感受。“2011年宜賓港試運行時,港口只有4臺門機,兩臺岸橋,現在有8臺門機,4臺岸橋,平均一上午要裝吊上船100多個集裝箱。”
統計數據印證了劉苗的感受:2016年,宜賓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0.1萬箱,較2011年的8055箱增長了近40倍。據宜賓港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進出港的貨物包括木材、鋼材、礦石、成品酒、化工原料等,其中70%來自于四川省內。
增加的還有航線和業務。去年4月,“宜賓—南京”集裝箱直航快班首航,6月,宜賓港開啟了“宜賓—重慶”水水中轉往返的班輪。
今年4月25日,四川宜賓港(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當天,宜賓港集團還與上海港、南京港、重慶港三大國家級航運中心港口集團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宜賓港集團與上海港集團、重慶港集團合資成立宜賓港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與南京港集團合資成立宜賓港西南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建立起以資本為紐帶的深度合作關系。至此,港口運營主體宜賓港公司從單一的碼頭裝卸企業進軍至港航物流、園區開發、保稅物流、物流金融、國際國內貿易等相關產業,成為專業化、規模化、綜合性的現代港口集團。
“集團業務的拓展是為更好地適應客戶走出去的需求,而與三大港口的合作本身就是宜賓乃至四川融入‘一帶一路’的積極實踐。”集團董事長劉征宇說。
瀘州城北大劇院全景。牟科 攝
互動臺
浙大自貢創新中心申請專利223項
本報訊(自貢日報記者 廖藍蕾)5月3日,自貢高新區匯東公園地下停車場,停車位上都涂上一片紅色的涂層,光潔如陶瓷。
據介紹,該涂層是高性能納米耐磨地坪涂層,硬度高、防水、耐磨、耐腐蝕,是浙江大學自貢創新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之一。
浙江大學自貢創新中心于2014年正式運行,是浙江大學在西南地區進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中心圍繞自貢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醫藥、電子信息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研發,先后引進新材料、新能源、機電及鹽健康等領域專家服務團隊,組建了7個研發中心、2個公共服務中心。截至目前,該中心已累計申請專利223項。
目前,浙江大學自貢創新中心與華西能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技術攻關、項目合作等領域達成初步合作共識,圍繞超凈排放技術、循環流化床鍋爐熱電氣多聯產技術開展產業化合作;聯合建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針對太陽能光熱、等離子技術處理廢棄物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究和攻關。
下一步,浙大自貢創新中心將充分發揮創新中心載體和平臺優勢,推進與地方政府深入持續合作。除服務自貢之外,中心還與內江市聯合建立了浙江大學內江技術轉移中心,與南充市聯合建立了浙江大學南充技術轉移中心,并持續推進與遂寧、眉山的校地戰略合作。
投資收益扶貧每戶每年分紅近千元
本報訊(內江日報記者 郭飛)5月2日中午,內江市市中區永安鎮瓦堆灣村。剛雨后放晴,貧困戶鄧德章就走出家門去村里了解集體分紅的事。“現在住上了好房子,貧困戶還有分紅,這樣的生活以前做夢都不敢想。”
瓦堆灣村屬典型丘陵旱山村。由于增收渠道少,之前村民一直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2015年,內江全面啟動精準扶貧工作,貧困村瓦堆灣村吹響了脫貧致富的號角。該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投資收益扶貧模式。
據介紹,瓦堆灣村充分整合專項扶貧資金、安全飲水、新村基礎設施、農村能源等項目資金,集中投入肉牛養殖及配套設施建設,其形成的固定資產折股給村集體,村集體采用出租、入股等形式進行資本化經營,實現財政投入資產增值保值。與此同時,村集體通過公開招商的形式引入有經營能力的農業產業公司,逐步發展壯大肉牛養殖及相關配套產業。村集體每年按財政投資總額的6%對59戶貧困戶進行分紅。
目前,瓦堆灣村已整合財政資金95萬元,在財政資金的引導下,合作公司投入資金300余萬元,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2000平方米的肉牛養殖圈舍及配套設施。根據規劃,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近千元。“加上農村養老金和低保,年底脫貧沒問題。”鄧德章說。
據介紹,2017年內江還將在40個村推廣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