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鄉村復興事業
2016-08-19 17:08:00 來源:央廣網
最早的鄉村復興事業
黃郛與莫干山的鄉村事業
德清莫干山滿目翠竹,山水清幽,數百座名人別墅隱逸于此,中國近現代史上多少名人、偉人在莫干山流連居住。但山下的庾村農民,最惦記的卻是黃郛。
那么多名人到莫干山多為自己賞景避暑,很少關注當地的農夫、窮人。黃郛從1928年5月辭去外交總長一職后,偕夫人沈亦云同游莫干山,從英國人瓊司太太手中買下“春園別墅”,取名“白云山館”,一住8年,直到1936年逝世。此間,黃郛在莫干山,一直致力于當地的新農村建設,與庾村農民結下深厚友誼。別的名人在百姓看來,如過眼煙云,只有黃郛在莫干山留下永遠的足印——現在莫干山鎮還有兩條馬路以黃郛命名;還留有黃郛一手創辦的蠶種場、小學、圖書館,至今已80年。
德清縣莫干天竺蠶種公司經理蔡永良執管的蠶種場,即是由當年黃郛創辦。“黃部長——”蔡永良跟庾村老百姓一樣稱呼黃郛,這稱呼里透著一股子親切勁兒。“我們都很感激他,我的蠶種場還是他留下來的。當年他興蠶桑,辦教育,改良農村,這些事直接讓農民得益。”
在莫干山的日子,是黃郛政治生涯最苦悶的時期,也是他生命里最為黯淡的時光。他隱居山林,是想在山林之中尋求心境的平和。他推行農村改良,則是在政治之外,實現生命的意義。
黃郛一有空閑,即到山下農村走訪。他發現,環山數十里的山民大多目不識丁、怠惰、貧窮、守舊。孩子們沒有書讀,只是到處游蕩。而莫干山上,中外達官貴人卻是生活在安逸和富足中。對照的落差,想必在黃郛的心頭激起了不安。接下來,他在莫干山推行了一系列農村改良舉措。
1932年6月,黃郛開辦了莫干小學,聘請友人來主持校務。他認為,創辦學校是改良農村、改變農民貧愚積弱面貌最根本的做法。在開學典禮上,黃郛致辭說:“我夫婦二人將來即以學校為家,愿鄉村父老予以合作,使莫干小學成為我們農村改進的先聲,莫干小學的學生個個成為地方上有用的人才。”
莫干小學耕讀并重,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以教育促進農村生活,開了現代職業教育的先河。此外,黃郛還在庾村推進改良中國農村的試驗,1933年4月,他發起成立“莫干農村改進會”,自任理事長,辦事處就設在莫干小學。黃郛夫婦夫唱婦隨,以莫干小學為中心,興辦了一系列農村事業,辦農民夜校,改良農業技術,興建蠶種場,建立農村信用合作,開展災荒救濟,發展衛生事業等等,造福一方百姓。
黃郛還興建了文治藏書樓。該樓藏書極為豐富,有各種典籍萬余種,不僅向師生開放,也歡迎村民借閱。“文治藏書樓”在當時實為庾村的公共圖書館。
黃郛(1880-1936),字膺白,浙江錢塘縣人。6歲父亡,遭族群擠軋,隨母遷杭。在慈善學校免費就讀,于17歲取得生員資格,在杭州開館教書。24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浙江武備學堂,后保送日本留學6年。在日本,黃郛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成為孫先生最早的追隨者之一。創立同盟會 “丈夫團”并任團長。武昌起義后,黃郛與蔣介石一起,參與了陳其美主持的光復上海活動,由此成為結義兄弟。辛亥革命爆發時,黃郛在陳其美的滬軍任參謀長。指揮克復滬、浙,又參與領導江浙聯軍,首先攻克南京,定都南京,成立民國,這一系列重大步驟,總策劃人即是黃郛。1928年初,黃郛被推薦為南京政府外交總長。“寧案”以及 “濟南慘案”發生后,黃郛多次急電日本外務大臣提出嚴重抗議,并致電國聯尋求幫助,因立場不強硬,國人對其外交交涉不力強烈不滿,電呈國民政府引咎辭職。
編輯:陳兆國
關鍵詞:鄉村;復興
11月18日至19日,第二屆國際鄉村旅游休閑論壇暨臨安指南紅葉節開幕儀式在杭州臨安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鄉村旅游的流行趨勢,共同探討鄉村旅游從農家樂、民宿到鄉宿的3.0機遇。中國鄉村旅游2016年度人物也在論壇揭曉。
2016-11-19 16:03:00
如果自然環境并不理想,產業的發育則是人們留在鄉村的最后支撐。即便如此,周邊村莊的人們依然還在那個結構里生活,原因就在于當地的勞保制造業相當完善。城市與鄉村的互動,市場經濟的無孔不入,如今的農村再也不可能在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下運行。
2016-08-24 16:35:00
國務院日前印發《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戶籍制度改革、計劃生育政策調整、人口及學生流動給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布局和城鎮學位供給帶來了巨大挑戰。
2016-07-12 16:09: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