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包頭、茂名這兩個省外城市的知名度很高,因為縱貫南北的包茂高速公路因它們而得名。包茂高速“串起”7個省區市,陜西段超過總通車里程的四分之一,堪稱這個紅色旅游資源大省的“縱貫線”。

  陜西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從南往北分別為秦巴山地、關中平原和黃土高原,三大區域氣候、經濟、文化均有很大不同。作為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北南方向主干線之一,包茂高速既促進了陜西與外界的溝通,又利于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包茂高速沿途分布著延安、南泥灣、照金等革命紀念地,有力地促進了老區發展。如今,每天都有許多人沿著這條高速到老區參觀游覽,追尋紅色記憶。

  革命老區多在偏遠山區。照金鎮北梁村林木蔥蘢、山環水繞,進可攻退可守,是革命戰爭年代開展武裝斗爭的重要據點。1933年8月,中共陜甘邊特委在失去上級黨組織領導、根據地危如累卵之際,于該村陳家坡一棵山楊樹旁召開了黨政軍聯席會議。會議統一了思想、穩定了士氣、扭轉了局勢,被譽為“陜甘邊革命史上的遵義會議”。出席該會議的習仲勛同志后來談到,“實踐證明,陳家坡會議的決定是正確的,它對加強黨對紅軍和游擊隊的統一領導,鞏固和擴大陜甘邊根據地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今,陳家坡會議舊址成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去年接待參觀者4.9萬人次。

  據介紹,通過大力發展紅色旅游,2020年北梁村實現了貧困人口動態清零。北梁村村民杜艷艷告訴記者,如今不用東奔西走就能增收致富,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也得益于包茂高速等公路方便了小山村與外界溝通。以前去西安要到耀州轉車,路況不好,單程就要耽誤大半天工夫,“現在高速路修得好,村里不少人買了汽車,去哪都方便”。

  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一張“愛國青年赴延安路線圖”引人關注。抗戰時期,成千上萬的愛國青年通過西安奔赴延安,路線與如今的包茂高速基本一致。但與當年歷經千難萬險才能到達不同,如今兩地之間的車程只有約4個小時,如同拉近了空間距離。

  中共中央在陜北烙下了許多深刻的紅色印記。受益于包茂高速及相關高速公路互通成網,記者得以便捷地參觀了延安市吳起縣的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志丹縣的保安革命舊址、子長市的瓦窯堡革命舊址和寶塔區的楊家嶺革命舊址等地,近距離感受到了革命圣地的魅力。

  “一把镢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1941年春,王震將軍奉命率領359旅開進處處荒山、缺少人煙的南泥灣墾荒,逐步出現了平川稻谷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喜人場景。

  昔日大生產,今日大發展。時間過去了整整80年,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永不過時。南泥灣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建軍告訴記者,當地正以軍墾、農墾文化和自然資源為依托,以紅色教育、文化旅游、現代農業和特色小鎮為主導,建設集文化旅游、教育培訓、現代農業、健康養老、現代科技為一體的產業集聚區。他說,要爭當新時代的“359旅鐵軍”,堅持用南泥灣精神建設南泥灣,守護好這方凈土,帶動群眾致富。

  包茂高速的高速公路編號是G65,它在陜西還有一條相距不遠的并行線——編號為G6522的延(安)西(安)高速,當地人稱為“老包茂”,設有南泥灣進出口。趙建軍說,“老包茂”太重要了,便捷的交通令南泥灣旅游資源得到發揮,僅去年“五一”期間就接待游客21.2萬人次,是當地常住人口數量的4倍多。隨著旅游接待量增多,堵車現象會越來越嚴重,當地準備將高速進出口的繳費車道由4條擴展為9條。同時,計劃將連接高速出口的道路截彎取直,并由雙向兩車道擴展為雙向四車道。

  稻香門農家樂老板馬金嬋說,她的店去年“五一”才開業,由于包茂高速方便了游客遠道而來,一年來營業額達到60多萬元。隨著道路條件不斷優化,她近期又添置了一些卡座,還開了售賣狗頭棗、小米等產品的特產店,她對南泥灣和老區的未來充滿信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 毅 楊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