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挺起中國脊梁的事。”這是記者在南京江北新區多次聽到的一句話。在這里,中國集成電路從產學研各個方面迸發出新的力量與希望。

  據了解,南京江北新區成立后不久便確立了打造“兩城一中心”的發展方向,即高質量建設“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其中“芯片之城”成為新區打造地標產業的重中之重。經過持續不斷投入,2020年,全產業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同比增長63%以上,為新區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圖為南京江北新區規劃展覽館中江北新區的沙盤。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攝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江北新區搶抓信息產業前沿高地,以臺積電項目為龍頭,聚焦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設計等核心領域自主可控, 集聚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近600家,形成設計、制造、封測和設備材料等集成電路完整產業鏈。

  解決“卡脖子” 人才培養是必由之路

  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興則國家興。“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過去幾年,集成電路尤其是芯片領域被“卡脖子”的經歷,讓更多人認識到自主掌握核心科技的重要性,而掌握核心科技,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十分重要。

  在南京江北新區,一所以“集成電路”命名的大學讓人眼前一亮。

  “南京集成電路大學不是一所傳統意義上的大學,更像是一個銜接高校和企業、推進產教融合的開放平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是企業選才的重要來源。”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說。

  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校方人員講解大學概況。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攝

  據了解,南京江北新區作為南京集成電路發展核心區,聚焦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面對當前“緊迫性、高要求、持續性”的嚴峻形勢,新區采用“政產學研用”深化產教融合、多方協作的方式,圍繞從理論學習向創新實踐過渡的關鍵環節,全面升級集成電路人才培養,聯合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共同成立了南京集成電路大學。

  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的源頭是EDA,芯片的功能設計、綜合、驗證、物理設計等流程都離不開它。而EDA也是被“卡脖子”的重點領域之一。

  “我們設立了集成電路自動化設計學院,聚焦核心關鍵技術EDA,通過舉辦‘集成電路EDA設計精英挑戰賽’以賽促教、成立‘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產教融合聯盟’等方式進行探索,聚合產學優質資源,熱點技術研究導入,著眼卡脖子問題突破,培育EDA新生力量。”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羅群告訴記者,南京江北新區成立以來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超過100 家,發展質效居南京市第一,累計集聚培育各類高層次人才5000余人,年均吸引4萬余名大學生,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打造創新平臺 助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圖為南京江北新區規劃展覽館中關于“芯片之城”規劃的介紹。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攝

  據了解,江北新區聚焦“兩城一中心”地標產業,在以高標準建設中國EDA創新中心等創產融合發展平臺的同時,也與中科院、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國家級、省級優勢平臺深化科研成果轉化合作,與南工大、南信大等駐區高校共同打造“環高校知識經濟圈”。

  成立于2020年3月的芯華章是一家總部設立在江北新區的高科技企業,專注于國產自主可控EDA智能軟件和系統研發。

  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企業依托江北新區中國EDA創新中心,致力于國產自主可控 EDA 智能軟件和系統研發,解決中國芯片“卡脖子“難題,同時著眼未來,充分融合傳統EDA技術和現代人工智能、云計算技術,發展新一代國產EDA。

  該企業研發團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EDA廣泛應用于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并不是單獨一家企業能夠全部涉及,需要更多的企業和機構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實現EDA設計在各個環節的國產化。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圍繞江蘇產業轉型升級亟需“核心關鍵技術”供給的現狀,江蘇產研院構建了以研發載體、創新資源和產業需求三部分組成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主要任務是從事應用技術開發,補齊創新鏈的短板,根據企業需求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研發的用于呼吸機的壓力傳感器芯片。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攝

  據了解,去年疫情期間呼吸機供不應求,然而呼吸機用芯片受到國外疫情影響生產受阻,江蘇一家生產呼吸機的企業產能受到影響。“根據企業對芯片的要求,整合全產業鏈不同的企業和機構進行技術攻關,在短時間內做出產品,并連續迭代改進,性能已經與國外產品差別不大。”劉慶對記者說。

  他表示,受到國際因素和疫情的影響,很多過去用慣了國外生產零部件、原材料的企業認識到國產自主的重要性,也更愿意采購國產產品,包括一些對芯片有需求的終端產品生產廠商也開始嘗試使用國產芯片。

  據了解,南京江北新區“十四五”期間將著力打造“芯片之城”這張產業名片,力爭企業總數達到1000 家,主營收入達到 30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