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已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批準。2021年第6期《求是》雜志刊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文章對《綱要》進行了深入解讀,深刻闡釋了“十四五”時期的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

  《綱要》提出的指導方針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政方略

  為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更好地體現“三個新”的核心要義,指導思想突出強調了一系列新要求。

  一是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新發展階段的發展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二是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當前,我國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必須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各領域。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促進供需高水平動態均衡。

  三是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兩個輪子,必須堅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應對外部挑戰,跨越常規性長期性關口。

  四是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這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辦好各種民生實事。

  五是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必須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的高度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

  為更好貫徹落實發展指導思想,《綱要》對標對表《建議》,再次強調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五大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

國家發展改革委談“十四五”時期的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

  “十四五”時期,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圖為2021年1月21日,在浙江省建德市楊村橋草莓小鎮的智慧大棚里,管理人員正在采摘成熟的果實。近年來,該鎮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實施“農業大腦”項目,幫助莓農實現數字化產銷,推動農業增產增收。 人民圖片 寧文武/攝

  《綱要》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進一步細化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指標

  《綱要》聚焦“十四五”階段性任務,以及“六個新”的主要目標要求,從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社會文明程度、生態文明建設、民生福祉、國家治理效能等方面,進一步細化實化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并從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等5個方面,設置了20個主要指標。這些指標的設置,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與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進行了充分對接。

  《綱要》主要指標設置有許多創新。

  例如,經濟增長目標以定性表述為主。將指標值設定為“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這是從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和整體出發,充分把握“十四五”時期發展趨勢和內外部環境作出的一次重大創新,既體現了不能簡單以GDP增速論英雄的導向,也蘊含了使經濟增速與潛在經濟增長率保持一致的要求;同時,考慮到這五年內外部環境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不框定具體的量化增速目標,有利于更積極、主動、從容地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增強發展的靈活性,也有利于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

  又如,民生福祉類指標數量最多。20個主要指標中有7個是民生福祉類的、占比超過1/3,比重是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的。這些指標覆蓋了收入、就業、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各民生領域,還有一個人均預期壽命的綜合性指標,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再如,首次設置安全保障類指標。提出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6.5億噸以上、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充分體現了堅持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