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各項籌辦工作也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冬奧會從場館建設到場館運行,綠色可持續的理念貫穿始終。以延慶賽區為例,每到雪季,為了給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道造雪,都會使用到大量的水,眼下雪季即將結束,融化的雪如何收集再利用,造雪過程中又是如何最大限度降低水資源消耗?一起來了解。

  2月26日,位于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剛剛結束了冬奧和冬殘奧高山滑雪項目的測試活動,按照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競賽標準以及國際慣例,冬奧會比賽必須使用人工造雪,而人工造雪就需要用到大量的水。據粗略統計,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每個雪季造雪所需的水量大約在80萬方左右,水源主要取自附近的佛峪口水庫、白河堡水庫和天然降水。

  綠色辦奧是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造雪用水方面,如何踐行綠色辦奧理念,最大限度降低造雪過程中的水資源消耗和加大融雪后的水資源收集?對此,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在場館內建設了兩個高程在900米、1050米的塘壩和一個高程在1290米的蓄水池。

  總臺記者 王豐:這里是延慶賽區的1050塘壩,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接收附近的白河堡和佛峪口水庫的來水,經由它,經由泵站打到山上1290的一個蓄水池,為山頂的造雪提供直接的水源。這個叫豎井式溢洪洞。當這里的水位達到1052米高程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整個壩體的蓄水量達到了一個最大限值。這些水到時候會通過溢洪洞下滲到下游。

  北京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設計部副經理 孫向輝:春季雪水融化以后,順著溪谷,我們在900高程的附近建設一座900塘壩,然后將這些融雪水一部分作為賽區再利用,剩余的部分通過綜合管廊流進官廳水庫,這樣就整體實現水的全生命周期綜合利用的循環。

  除了對融雪水收集,這些塘壩和蓄水池還能實現對賽區內自然降水的有效收集和循環利用。此外,在生活用水方面,延慶賽區各類建筑的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普及率達100%,并建有分散和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實現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處理后再利用。總之,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方法,最大限度減少賽區內的水資源浪費,實現水資源全收集、全處理、再利用的海綿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