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
從國際上來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已經成為各國發展的共識。
從國內來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必須深刻認識到,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防范化解風險的基礎。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十四五”時期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中共中央在《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大力創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環境和制度安排。
因此,對中國經濟而言,要在新常態下“穩中求進”,就必須勇于創新,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主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要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著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我國雖是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在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推動建設制造強國。
二是要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是經濟體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長潛力的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更是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實現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總之,中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堅持創新驅動,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我們就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在高質量發展中贏得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