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徐也晴、王靜遠) 2月4日,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幕倒計時一周年。1月21日,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其他各項籌備工作也都進入沖刺的關鍵時刻。
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設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計劃使用25個場館,分別分布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等三個賽區。其中,北京將承辦所有冰上項目,延慶和張家口將承辦所有的雪上項目。
三大賽區25個場館都是什么?賽后又將作何用途?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計劃使用的25個場館,包括12個競賽場館和13個非競賽場館,分別是3個訓練場館、3個奧運村、3個頒獎廣場、3個媒體中心、1個開閉幕場館。所有場館中,10個為現有,6個為計劃建設,4個為冬奧會建設,還有5個為臨時建設,所有新建場館都將滿足國際綠色建筑評價認證LEED標準。
北京賽區:
根據規劃,北京賽區將承擔冬奧會所有冰上項目的比賽,共使用13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其中現有場館8個、新建場館4個、臨時場館1個。北京賽區將進行3個大項(冰壺、冰球、滑冰)、5個分項(冰壺、冰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速度滑冰)、32個小項的比賽。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是2008年奧運會的重要遺產,2022年將再次成為冬奧會的核心區域,冬奧會有7個場館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范圍內。
北京賽區的競賽場館有6個,其中4個為現有場館,2個為新建場館。水立方、國家體育館、五棵松體育館和首都體育館,將分別舉辦冰壺、冰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的比賽。
新建的國家速滑館,是北京主賽區標志性場館,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被形象地稱為“冰絲帶”。國家速滑館利用2008年奧運會曲棍球和射箭的臨時場地進行建設,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達1.2萬平方米。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2021年1月22日,國家速滑館首次制冰順利實施,成功制出速度滑冰賽道。據了解,冬奧會結束之后,這里將成為我國運動員冬奧會冰上項目永久性訓練場地,也將對北京市民開放,滿足其冬季運動的需求。
另外,新建的首鋼滑雪大跳臺是北京冬奧會唯一一個位于中心城區的雪上項目舉辦地,比賽期間將承擔自由式和單板滑雪大跳臺項目。賽后,這里將成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臺場館,同時向公眾開放,變身服務大眾的體育主題公園。
(首鋼滑雪大跳臺)
北京賽區有7個非競賽場館,包括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會議中心、新建的北京奧運村、北京頒獎廣場,以及首體短道速滑館、首都滑冰館、首體綜合館3個訓練場館。
延慶賽區:
延慶賽區位于北京中心城的西北方向的延慶區,共有5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其中3個為新建場館、2個為臨時場館,將進行3個大項(高山滑雪、雪車、雪橇)、4個分項(高山滑雪、雪車、鋼架雪車、雪橇)、20個小項的比賽。
延慶賽區的競賽場館有2個,均為新建場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依托小海坨山天然山形建設,全長21公里,落差約800米,是國內最高等級的高山滑雪賽道,也是國內唯一符合冬奧會標準的賽道,將用于舉辦高山滑雪項目。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全長1.9公里,垂直落差127米,設置16個彎道,是冬奧會中設計難度最高、施工難度最大、施工工藝最為復雜的新建比賽場館之一。冬奧會期間,它將承擔雪車、鋼架雪車、雪橇三個項目的全部比賽內容。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
延慶賽區有3個非競賽場館,包括新建的延慶冬奧村和臨時建設的延慶山地媒體中心、延慶頒獎廣場。
據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介紹,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和延慶冬奧村3個場館都是新建場館,賽后這3個場館將永久性保留。其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將用于中國國家隊和國內外專業隊的訓練和國際賽事的舉辦;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后將增設群眾體驗入口,開展大眾體驗項目;延慶冬奧村將改造成溫泉度假酒店。
“延慶賽區內還將建設多處大眾滑雪道,打造山地體育休閑公園和戶外運動體驗基地,使整個賽區既成為重大賽事舉辦地,也成為大眾滑雪中心。”劉玉民說。
張家口賽區:
張家口賽區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共有7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其中4個為新建場館、1個為現有場館、2個為臨時場館,將進行2個大項(滑雪、冬季兩項)、6個分項(冬季兩項、越野滑雪、跳臺滑雪、北歐兩項、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51個小項的比賽。
張家口賽區的競賽場館有4個,新建了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這三個場館,并將密苑云頂樂園改擴建為云頂滑雪公園。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是我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跳臺滑雪場地,也是張家口主辦區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將承擔冬奧會跳臺滑雪、北歐兩項的比賽。跳臺剖面因與中國傳統吉祥物“如意”的S形曲線契合,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雪如意”。國家跳臺滑雪中心由位于山頂的頂峰俱樂部和位于山下的看臺區和兩條賽道組成,兩條賽道分別由落差136.2米的大跳臺賽道和落差114.7米的標準跳臺賽道組成。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
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將承擔冬奧會越野滑雪、北歐兩項的比賽,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將承擔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冬季兩項的比賽,云頂滑雪公園將承擔冬奧會單板、自由式滑雪項目。
(國家越野滑雪中心)
張家口賽區有3個非競賽場館,即新建的張家口冬奧村和臨時建設的張家口山地媒體中心、張家口頒獎廣場。
北京冬奧組委張家口運行中心副主任李莉介紹,冬奧會結束后,張家口賽區“三場一村”(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張家口冬奧村),將作為奧運遺產永久保留,成為奧林匹克公園。同時,張家口市計劃依托奧運資源,將賽事核心區打造成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黑科技”助力 打造綠色冬奧
在冬奧會三大賽區的場館建設過程中,低碳環保成為主要發力方向,綠色成為北京冬奧建設底色。
“冰絲帶”實現最環保、最低碳冰面。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是世界上首個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的冬奧速滑場館,該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環保的制冰技術,碳排放值趨近于零,制冰能效大幅提升。據了解,賽后冰面可進行分區制冷,對每塊冰單獨控溫,實現場館“同時運行、不同使用”。場館制冰系統集成設計和冰板結構設計兩個關鍵設計方案已取得專利。
冬夏項目雙向轉換成場館標配。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大量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實現冬夏項目雙向轉換成北京賽區場館標配。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2008年奧運會游泳、跳水、花樣游泳項目的比賽場地,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水立方”將變身成“冰立方”,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項目的比賽。
(“水立方”變身為“冰立方”)
為了實現“冰水轉換”,需要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在保有水上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冰上功能,即在比賽大廳中部搭建可轉換結構和安裝可拆裝制冰系統,配合升級后的空調、除濕系統,這在冬奧會歷史上還是首次。
場館100%使用清潔能源。早在2019年7月1日,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第一批7家北京冬奧會場館和配套服務設施就已正式用上綠色電能。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表示,隨著去年6月世界首條50萬伏張北柔性直流輸變電工程投用,來自張家口的風電、光伏電能等綠色清潔電能正式進入北京,到2022年所有場館將實現100%使用綠電。另外,北京冬奧會的場館設施在賽后將實現長久利用和可持續利用,實現惠民、運動與城市、區域發展等方面的多贏局面,并打造奧運體育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