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

科教鋪路社會參與 激發幫扶內生動力

——上海松江對口幫扶云南西雙版納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 任 鵬 顏維琦 曹繼軍 任維東

  上海與云南西雙版納,雖然距離遙遠,卻有著不解之緣。

  自2016年年底開始,上海市松江區與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開展對口精準扶貧。2018年和2019年,勐海縣和勐臘縣先后實現脫貧摘帽,西雙版納在云南第一個實現“整州脫貧”。2019年,松江區在上海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年度考核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三年間,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深加工基地、云南第一間朗讀亭、鄉鎮醫院的醫療電子信息化平臺相繼在當地建起。松江與西雙版納對口支援縣的各級政府與社會各界,在產業、市場、科技、文教、衛生等領域實現精準對接。

  半個世紀前,上海知青千里赴滇支援西雙版納建設,兩地人民結下深厚友誼;如今,東西部扶貧協作讓兩地人民再次凝聚起跨越千山萬水的情誼,成為新時代手足情深的“親密兄弟”。

  1、G60科創走廊延伸到西南邊疆

  滬昆高速(G60),東邊起點松江是G60科創走廊的策源地,西邊終點伸向了彩云之南。

  脫水、脫脂、發酵……經過一系列加工,白色的天然乳膠原液在模具中變成了軟軟的“大白饅頭”。再經過沖洗、烘干、包裝,早上從橡膠樹流出的新鮮乳膠汁,搖身一變成了乳膠枕頭和床墊,從勐臘縣的中膠永生天然橡膠生產基地源源不斷地運向各地市場。

  勐臘縣是全國最大的橡膠種植縣,然而,這里的天然橡膠加工業設備和工藝長期處于落后狀態,精深加工和配套產業嚴重匱乏,產品一直停留在初加工階段,只能作為原料供應地。

  2018年,在松江援滇干部的推動下,《勐臘縣橡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規劃方案》中將《上海橡膠產業扶貧規劃》單列出來。由上海方面參與投資,“上海知青”、中膠永生董事長李永生創建的西雙版納云錳新興天然橡膠有限公司負責建設,一個集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新型濃縮乳膠深加工綜合開發項目應運而生。這個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深加工項目建成后,將為勐臘帶來100億元的產值和1800個就業崗位,年稅收達5.5億元。去年9月,一期項目投產運營,實現云南省天然橡膠精深加工“零”的突破。

  企業對技術的追求沒有停步,為對接“智力資源高地”——松江大學城,中膠永生成立上海智美橡膠有限公司作為在上海的研發中心,與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進行技術合作。企業還看到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勃勃生機,希望借助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實力,將橡膠產品推向國際。

  “松江有責任落實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要求,充分發揮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重要平臺的龍頭作用,將政策紅利產生的科創成果輻射到我們的對口地區。”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說。

  西雙版納的扶貧產業發展,處處都有科技的足跡。

  在勐海縣勐阿鎮納丙村,一個滬滇合作項目資金建成的茶葉精加工廠讓納丙村有了好茶,讓沒有制茶技術、沒有銷路,甚至盲目種茶成為歷史;對接當地農產品資源稟賦,松江區開展種源扶貧,推廣松江大米種植技術,無償提供獲得全國第二屆水稻品種金獎的“松香粳1018”,今年在勐海縣、勐臘縣的種植面積已達250畝;在勐臘縣,曾在松江求學的大學生錢衛新畢業后回鄉創建蜂蜜產業,帶動當地完成了傳統蜂箱到專業蜂箱的技術轉變。松江助力企業開展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項目,幫助建設蜂蜜產業教學示范基地、中華蜂養殖示范基地、購買蜂蜜檢測設備,項目惠及全州5000多戶農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超2000戶……

  科技,正在成為松江區實施產業扶貧的催化劑。

  2、全民參與釋放社會扶貧潛力

  扶貧助貧不是政府的獨角戲,而是全社會的大合唱。松江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充分釋放社會扶貧潛力。幫扶至今,一個“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社會扶貧機制逐漸完善,形成了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2020年9月17日,松江區舉辦第八屆公益伙伴日。這天,松江本地著名企業來伊份作為活動的承辦單位,聯動云南西雙版納地區傣王稻香米、滇云蜜語蜂蜜等6家扶貧企業,在位于上海松江的零食博物館開展暖心扶貧助農直播首秀,吸引了上千名粉絲觀看。與此同時,所售商品均將在來伊份App全新上線的“扶貧專區”中同步上架。

  作為一家休閑食品連鎖經營龍頭企業,來伊份通過構建“鄉村作物城市落戶”的產業鏈,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產業扶貧+消費扶貧”之路。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來自貧困地區的農副產品的銷售額累計超過30億元。來伊份的聯合創始人郁瑞芬在2019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并作為上海市唯一人選參與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

  西雙版納不缺少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缺的是連接市場的銷售通道。松江的援滇干部們充分利用上海在線新經濟的社會資源,積極為這些農產品走出大山牽線搭橋。

  與緬甸接壤的勐海縣,盛產稻谷、普洱茶、小洋芋、紫山藥、香冬瓜等農副產品,還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有著“中國普洱茶之鄉”的美譽。在勐海縣副縣長、松江援滇干部王福友的邀請下,上海拼多多公司扶貧部項目總監徐筱瑋今年上半年為布朗山鄉南溫上寨的10多名年輕人進行了一次電商知識培訓,幫助當地農民更順利地進入電商領域,轉型為新農人。拼多多和勐海縣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當地建設直播基地,為勐海特色農產品入駐拼多多平臺開辟綠色通道,推動智慧農業發展。

  3、創新普及語言,加固溝通橋梁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朗讀亭里,兩名布朗族少年正在大聲朗誦《少年中國說》。通過手中的話筒,他們的朗讀聲被同步錄入朗讀機中,生成配有背景音樂的朗讀音頻,這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普通話。

  位于勐海縣的布朗山鄉九年制學校是地處中緬邊境唯一的九年義務制學校,大部分學生都是布朗族人。他們屬于從原生態社會直接過渡到現代社會的“直過民族”,接觸現代文明時間短,漢語的基礎教育也較為薄弱。

  普通話的普及是脫貧攻堅、推動貧困人群融入社會發展的橋梁,閱讀和朗讀就是掌握一門語言最直接的方式。2018年9月,在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松江分會和泰克基金的支持下,“泰克書屋”來到這所深山里的學校,針對性地設計了云南省第一臺朗讀亭,借助科技力量,讓“直過民族”的孩子們通過視、聽、說多維訓練,說好普通話。

  在勐海縣勐阿鎮中心小學,九成學生是少數民族。去年10月,在松江區社會工作協會的牽頭和對接下,第42號小白楊愛心圖書室在勐阿鎮中心小學揭牌。除了2236本來自松江區小朋友捐贈的少兒讀物,還有“童音留聲機”項目的啟動。“童音留聲機”項目依托有聲閱讀坊,以閱讀興趣小組和閱讀音頻作品錄制的形式,開展有聲閱讀課程。

  “我們許多孩子不善于表達,有些見到了生人甚至都不開口說話。”勐海縣勐阿鎮中心小學副校長黃瑾說,“童音留聲機”開展以后,孩子們在性格和學習方式上都有了變化,不僅敢大膽地表達、表演了,養成閱讀習慣和排練時認真聆聽,聽課效率也更高了。

  “童音留聲機”讓勐海的孩子在面對外面的世界時,多了幾分開朗和從容。它跨越時空,傳出了松江和勐海“最美童音”的友誼之聲,串聯起兩地孩子最真摯的感情。與此同時,“云間助學”“茸城助彩鳳”“寰泰獎學金”“云苗悅讀”“云苗希望”等一批來自松江社會資助的特色品牌項目,在西雙版納遍地開花。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03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