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羅建華

  “我們即將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2016-2020,五年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謀篇布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決定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跨越,寫就濃墨重彩的篇章。

  五年光陰,彈指一揮間;五年跨越,巨變譜華章。“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力有序化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沉著冷靜應對外部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堅決果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臺階,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

  事實就是最客觀的說明,數據就是最有力的印證。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比重從2015年的15.5%提升至2019年的16.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0892元,形成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1億多農業轉移人口成為新市民,50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得到解決;生態文明建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9年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2%,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74.9%,污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義務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全國99.8%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清零;健康中國戰略穩步實施,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取得決定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跨越。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發展環境也經歷著深刻變化。“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意義十分重大。審視國內,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環顧世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沖擊,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凡此種種啟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繪就“十四五”的宏偉藍圖,不僅需要各方面將精力更加集中到貫徹黨中央部署、謀劃推動“十四五”發展上來,還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

  站在歷史交匯點,不管是對過去五年工作的總結回顧,還是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發展,都是為了推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機銜接。回望 “十三五”,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十四五”的發展乃至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展望未來,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乘勢而上、奮力前行,一定能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羅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