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起手來奔小康——“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事跡在寧夏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在寧夏各地引起強烈反響,寧夏各族干部群眾紛紛表示,閩寧合作,幫的是錢和物,扶的是氣和志,以東部之長補西部之短,用開放的視野開辟了發展新徑,把貧困地區群眾的內生活力和動力激發了出來,既拔了“窮根兒”又提了“富氣兒”。寧夏貧困地區將繼續扎實做好各項工作,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看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我們倍感親切,深受感動,也十分自豪,因為我們彭陽縣是福建專家最早幫扶支持和最早受益的縣區之一,援寧干部和專家帶來的科技成果已轉化為彭陽縣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寧夏固原市彭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白云鵬告訴記者。
彭陽縣地處寧夏南部山區,屬于“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1996年閩寧兩省區確立對口幫扶關系。當時的彭陽縣一窮二白,缺乏脫貧致富的好產業。1997年,福建農林大學派菌草技術扶貧工作隊到彭陽縣,針對當地土壤氣候條件,進行了反復研究試驗,推出適合本地種植的產品。菌草技術在彭陽的引種成功,打破了西海固地區以糧為主的傳統種植模式,開辟了一條高效農業之路。按照技術規程操作的農戶,當年即收回投資并獲利,第2年投入產出可達1∶4以上,一個占地120多平方米的菇棚,年收入可達4000元至7000元,大大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步伐。
“數千名來自福建的掛職干部以及科技、醫療、教育專家,把他們的青春歲月、深情厚誼拋灑在這片黃土地上,給這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寧夏吳忠市同心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彥仁告訴記者。
同心縣地處寧夏中部干旱帶,是國家級貧困縣。由于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孩子們上學十分不易。扶貧先扶智,閩寧教育協作構建了良好的對口協作機制,福建派出了大批老師到同心縣支教。他們把先進理念融入教學之中,顯著提升了教師隊伍綜合素質,有力支持了當地教育發展。24年來,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石獅市、惠安縣、南安市、安溪縣等縣市先后與同心縣結成幫扶對子,累計落實幫扶資金2.32億元,援建閩寧友好醫院、安溪中學、永春社區等27個社會服務項目,派出11批19名干部、20批138名教師、11批104名醫療專家來同心縣開展幫扶。
“看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我非常感動,也非常敬佩。他們的努力讓當地發生了巨大變化,也激勵社會各方面積極投入到脫貧工作中來。”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銀川貨運中心黃貴彬告訴記者。
閩寧扶貧協作使寧夏的脫貧產業規模和質量都實現了飛躍。銀川貨運中心充分發揮鐵路運輸扶貧優勢,合理運用運價政策,為寧夏貧困地區開辟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定制運輸方案,切實強化運力保障。去年該中心完成貧困地區玉米、大米、土豆等農產品外運近80萬噸。不僅如此,該中心幫助定點幫扶村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黃堡村外銷和自購滯銷蔬菜8萬余斤,實現固原市原州區煤炭外運506萬噸,同比增長29.65%,有力支持了脫貧攻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拓兆兵 許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