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固然可怕,但靠窮吃窮更可怕。
前幾年,甘肅臨夏、定西、隴南一些深度貧困村的群眾對過苦日子“很習慣”,覺得祖祖輩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樣熬過來的。只要守著一畝三分地、能夠有吃有喝就很滿足了,大家覺得心安理得。
必須解決“精神貧困”問題,帶領群眾沖出慣性思維的“重圍”,激活安于貧困這“一潭靜水”。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
2020年3月19日,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涇明鄉白家村黨支部書記白寧安在村里的日光溫室內勞作。新華社記者 陳斌/攝
在和貧困群眾的交談中,發現有的地方很重視物質上的扶貧,但精神幫扶比較少、也不知道怎么幫。
有的地方出現貧困戶不想“摘帽”的現象,存在“我是貧困戶,脫貧有政府”的“等靠要”思想。
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脫貧目標如期實現,而且會造成“政策養懶漢”的不良傾向,最終影響脫貧攻堅的成色。
為了幫助群眾擺脫“頭腦中的貧困”,這幾年,甘肅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以思想引導為先手,大力弘揚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不斷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貧困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同時,堅持送文化下鄉、送技術上門,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教育和勞務培訓,加快推動扶貧模式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在工作機制上,注重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不大包大攬、不包辦代替,盡量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支持農民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尤為重要。
甘肅堅持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脫貧”,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支部建設標準化,2019年以來整頓提升軟弱渙散村黨組織2981個,優化配強村兩委班子和帶頭人隊伍,有效提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怎么樣,關鍵要看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強不強。
甘南州舟曲縣謝家村的黨支部書記謝村選,創辦了東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長期摸索,他不僅帶著養殖的舟曲從嶺藏雞走進了央視農業頻道,這兩年還通過發放雞苗、統一收購、代養代銷等方式,帶動全縣4436戶貧困戶抱團養雞,累計分紅達到280萬元。
甘肅省舟曲縣東山鎮謝家村的謝村選(左四)為村民介紹養雞技術。
總的來看,貧困村黨員隊伍年齡結構相對老化、文化程度不高、能力不足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好,而且越是偏遠、越是貧困的地方,黨支部的能力越弱。
因此,必須把脫貧攻堅和夯實基層組織緊密結合起來,把村黨支部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著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基層工作隊伍,為農村長遠發展提供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