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春播糧食面積占全年糧食面積的一半,事關兩季收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一朝春醒,萬物清明”。清明前后,正是萬物吐故納新,進行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貴州黔南農戶們在寬闊的壩子里栽植作物,江蘇淮安千余畝麥田里除草機械在作業……搶抓農時,全國各地防疫生產兩不誤,從南到北,農機“動”起來,農民忙起來,在希望的田野上奮力耕耘,呈現出一派“人勤春來早,田間耕作忙”的生動景象。

  政策發力,打通堵點。從國家到地方,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不斷打通農資供應、農民下田等方面存在的堵點。農業農村部圍繞春季農業生產提出八條措施,組織農資進村入店,引導農資企業復工復產等,確保小康之年糧食和農業豐收;鐵路部門對春耕物資嚴格執行優先受理、優先配空、優先裝車、優先掛運、優先卸車“五優先”原則,把運能向春耕物資傾斜,保證春耕物資運輸暢通無阻,快速及時送達農民手中。政策發力,打通“疫梗阻”,讓農業生產和種植更加順暢、高效,既解了農民的后顧之憂,也為春耕備耕提供更多保障。

  人才出力,護航春耕。春日勝黃金,農時不等人。今年因為疫情,線上服務、視頻培訓、直播教學等在各地出現,改變了農技人員面對面的傳統指導方式。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通過“網絡直播”傳授種植技術、答疑解惑;湖北《荊楚農時課》前6期流量已接近200萬人次,互動量達十幾萬人次。通過網絡直播、在線培訓等方式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更好指導農民落實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措施。有問題第一時間解答,有訊息第一時間達傳,既是專業教學,也是農民之間的經驗交流。一根網線牽著無數端,專家毫無保留地教,農民認認真真地學,新型農業人才“破土而出”,為春耕春種護航。

  科技助力,服務精準。“地圖支農”APP平臺,利用高精度衛星遙感巡田技術,可查看田間作物長勢,既減少農民下地巡田的工作,又不誤農時,還能精準地進行春耕生產。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表明,今春農業生產全國預計投入植保無人機超過3萬臺,北斗定位無人駕駛拖拉機及配套精準作業農機具超過2萬臺套。農機有了“北斗”,如同有了眼睛,耕作精準,作業效率高,農作物成熟后還方便機械化采摘。無人機在空中噴灑藥水,大數據系統在后臺分析處理后,自動控制專用設備進行精準滴灌,從“會”種地到“慧”種地,信息多跑路,農民少下地,科技精準服務農業生產,成為春耕的一道嶄新風景。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全力以赴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對于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返青的麥苗綠浪翻滾,春耕春播在“線”進行,沖破疫情的陰霾,農民在希望的田野上奮力耕耘,神州大地正在重煥生機,我們正邁著穩健的步子,走向全面小康。(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