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的確診、治愈出院,都離不開核酸檢測,而咽拭子采集是核酸檢測的一個關鍵步驟。患者在接受咽拭子采集時,需張口暴露咽喉部位,呼出的氣體很可能是含病毒的氣溶膠和飛沫。可想而知,咽拭子采集員工作風險很高。

  武漢市第一醫院蘆丹:

  沖上去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能想咳嗽,也可能會有惡心、嘔吐的感覺,我盡量輕柔一點,請您忍耐一下。”每次為患者采樣之前,蘆丹都會輕聲提醒。

  38歲的蘆丹,在武漢市第一醫院已經工作了16年,是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蘆丹所在的兩個病區,患者最多時有80多名。為減少感染風險,她和另外一名同事包攬了采樣工作,“沖上去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她累計采樣300多次,“我們之前經常做咽拭子采樣,但這次疫情是未知病原,我們從無到有慢慢總結經驗。”

  一次采樣平均需要3分鐘;但一些耐受力差的患者,中途要反復漱口、休息,最長的一次采樣花了10多分鐘。咽拭子比普通棉簽要長一點,采樣之前,要先讓患者漱口,然后將咽拭子在患者咽喉后壁用力刮幾下。“手上用勁要小心翼翼,最大限度減少對患者咽喉的刺激。”

  從1月21日開始,蘆丹一直在隔離病區工作,24小時待命。作為護士長,她還要操心護理排班、患者和醫護人員的一日三餐、物資保障等工作。

  3月8日,蘆丹所在兩個病區的130多名患者已經全部出院,她又加入了支氣管鏡小組,對患者開展支氣管鏡檢查及治療。“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崗。等疫情過去,再好好休息、陪陪家人。”她說。

  雷樂鶯給患者做咽拭子采集,圖片來自:中國青年網

  寧德人民醫院雷樂鶯:

  每一次采集,不敢有絲毫疏忽

  讓患者張開嘴,將壓舌板伸進患者口腔壓住舌頭,然后將棉簽小心而迅速地伸進咽部,飛快輕拭。棉簽帶來的不適感讓患者干嘔、咳嗽,肉眼難見的飛沫裹挾著病毒撲面而來……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這樣的操作,雷樂鶯和其他5名組員每天要做近百次。

  1991年出生的雷樂鶯是福建來武漢支援的國家醫療隊成員、寧德人民醫院的感染科護師。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她擔任A艙咽拭子標本采集組組長。雷樂鶯帶著組員每天上午8點進入方艙工作,下午4點下班。他們除了要穿上靴套、隔離服、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雙層口罩外,還要戴上4層防護手套和全護屏的面罩。“因為穿得厚,感覺憋得慌,手掌被手套勒得輕輕一握都很疼,額頭和鼻子上也都會破皮,汗水一浸也很疼。”她說。

  每一次采集,雷樂鶯都不敢有絲毫疏忽。“如果采集出了問題,導致陽性病例漏診,不但會影響這名患者,還可能造成更大范圍的疫情傳播,后果非常嚴重。”她說。

  3月8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宣布休艙。雷樂鶯終于有時間和1歲的女兒視頻見面了。

  武漢同濟醫院劉英:

  看到患者好轉,一切都值得

  3月12日上午,武漢華中科大附屬同濟醫院取樣室,4平方米左右的密閉房間里,紫外線燈亮起,劉英走出房間,準備休息片刻。“剛做完一組鼻咽拭子采集,需要用紫外線燈照射一小時消毒。”

  劉英是同濟醫院神經外科護士,2月5日接到通知后,便主動請纓承擔核酸檢測的采樣工作。身為一線護士,劉英深知其中風險,卻選擇迎難而上,“看到各地醫療隊遠離家鄉前來支援,作為武漢醫護人員,我更義不容辭。”

  每一次咽拭子采集,都是一次與病毒的面對面。劉英告訴記者,為患者做鼻咽拭子采集,要用無菌棉簽探入到鼻腔內部,在鼻尖到耳垂連線的一半位置處,停留幾秒,來回擦拭。“雖然全過程只有短短幾秒,但多數患者會感到不適,直打噴嚏,噴濺出許多飛沫,感染風險很大。”

  劉英記得,2月5日剛開始做采集時,來了一名60多歲的老年患者,棉簽剛伸到鼻腔,就連續打了好幾個噴嚏,“當時真的有點慌,在腦海里立馬回顧了一遍應急處置方案,便戰勝了恐懼。”劉英身體往旁邊稍微挪動避開,接著安撫患者堅持一下馬上就好。

  “在發熱門診工作要穿二級防護服,做核酸采樣要做到三級防護。”一組采樣往往要持續半小時以上,戴上一層防護面屏,原本吃力的呼吸變得更加費力,盡管如此,劉英沒有絲毫動搖,“看到患者好轉,一切都值得。”

  湖北省榮軍醫院邢利嫦:

  咬緊牙關也要全力以赴

  “啊——張開口,別緊張。”湖北省榮軍醫院核酸采樣組成員邢利嫦正在發熱門診采樣。她的防護面罩被采樣對象呼出的熱氣蒙上了白霧,看不清采樣部位,只能再靠近一點。手上的醫用手套,讓采樣工作變得更加艱難,但她并未慌張。

  邢利嫦一邊耐心安撫,一邊憑借實戰經驗和專業手法,熟練地用棉簽擦拭被采樣人的咽喉部。她說,采樣質量直接影響檢測結果,因此整個過程要求采樣人員精神高度集中,操作程序容不得絲毫馬虎。采樣前的個人防護要嚴格按照三級防護標準執行,穿戴必須嚴絲合縫,不能出半點紕漏。采樣工作緊張而繁重,往往幾個小時的工作剛結束,又會接到新命令,來不及休整就得緊急趕往下一個采集點。

  “醫院的內科醫生都上了發熱門診和病區,我是兒科醫生,對采咽拭子工作很熟悉,我必須上。”邢利嫦說,她第一天去采樣的時候,從下午兩點到晚上10點半,采了103個咽拭子標本。“我們必須勇往直前,咬緊牙關也要全力以赴。現在條件已經好多了,防護用品充足了,人員增加了,患者減少了,風險也小多了。”

  (人民日報記者申少鐵、程遠州、付文、韓鑫、李龍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