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3月20日電 題:中國潛力無限的市場是我們最大的信心——來自浙江十家外資企業的蹲點報告
新華社記者商意盈、李平、崔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如何,對于未來預期怎么樣?連日來,記者深入杭州、嘉興、紹興等地,選取了十家有代表性的外資企業,傾聽他們的喜和愁、憂和盼。
復工復產有序進行中
浙江蒂娜爾時裝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內衣的日資企業,隨著員工陸續返崗,生產車間已經是忙碌的景象,一批批成品即將裝箱發往日本。一墻之隔是公司直播間,兩位女主播正在通過天貓平臺介紹新款內衣產品。
“公司2月15日復工,到目前產能已經恢復90%,我們正在抓緊補上之前拖欠的訂單。”公司總經理顧國莉說,疫情對企業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今年的目標是挺過去,原本計劃新增的兩條流水線也暫時擱淺。
記者從浙江省商務廳獲悉,浙江共有外資企業1.7萬余家,除了此前疫情較為嚴重的溫州地區,其他各地市均100%復工。與蒂娜爾一樣,大量外資企業正在抓緊趕工,填補此前的空檔,但受疫情沖擊,他們也調整了生產經營目標。
晉億集團是螺絲釘行業的頭部企業,下游家電等產品銷量降低也直接影響了他們的訂單。公司副總經理余小敏說,全國一千多家門店2月份基本沒有營業,短期來看疫情沖擊影響很大,他們打算新招約50名銷售員,用地毯式銷售填補虧空。“今年一定比往年更難。”
機遇與困難總是隨行,也有部分外資企業抓住特殊環境下的市場需求變化,發展逆勢上揚。在南六企業(平湖)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流水線開足馬力、機器正在高速運轉,濕巾產能目前已達到每月1200萬包。
公司協理金孝杰說,公司主營無紡布和濕巾生產,疫情使得消毒濕巾、手術衣、口罩等物資需求大量增長。公司春節都沒有停工,加班加點趕制,這兩個月銷售同比增長了50%。
產業鏈修復依然面臨困境
浙江各地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正在有序推進,盡力彌補因為疫情帶來的損失,但由于疫情在國外持續蔓延,以及對于未來的不確定,企業生產經營中仍然存在國外疫情沖擊出現“倒春寒”、訂單縮水多重傳導以及招人難等困境。
浙江利渤海爾中車交通系統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鐵路車輛和城軌車輛空調系統,國內軌道交通大建設讓他們迎來了發展風口,但由于國外疫情蔓延,進口原材料成了麻煩事。公司總經理呂淵說,防震墊需要從法國進口,風道的一種復合材料需要從意大利進口,如果改成國內產品替代,成本起碼要高出20%。
看著新聞里的疫情擴散信息,諸暨華海氨綸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徐愛軍有點犯愁。“公司春節沒有放假,開足馬力生產,但復工復產還得復市,現在國內市場基本穩定,但國外市場令人擔心。”徐愛軍說,疫情在國外持續蔓延,整個行業的國外訂單就減少了。同時由于國內下游客戶基本是出口型面料企業,訂單縮水的傳導效應也在慢慢顯現。
在美馨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十來位求職者正在等待面試。據介紹,因為公司投產時間不長,一直都是招工的狀態,受疫情影響,現在招工尤其困難。“現在是有訂單沒人做。”公司生產經理董雄海說,“如果流水線全部開,起碼需要300個工人,目前只招到一半。”
潛力無限的市場是最大信心所在
不久前,美國嘉吉平湖新型食品項目舉行“云簽約”儀式,該項目總投資1億美元,其中注冊資金5000萬美元。美國嘉吉公司是全球食品及農業領域的龍頭企業,2007年,該公司在嘉興平湖投資設立子公司,生產高果糖漿,為飲料行業提供甜味劑等。“中國潛力無限的市場給了我們最大的信心。”嘉吉食品科技(平湖)有限公司生產廠長閆斌說。
日本電產芝浦(浙江)有限公司總經理杉本孝行已在中國工作兩年,目前他正在著手建設本地研發中心。杉本孝行表示,雖然目前不容易,但無論是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還是疫情期間中國政府的良好表現,都讓外資有信心。接下去,他們也將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產品競爭力,以占據更大市場。
將陸續投入2000萬美元用于研發、銷售重點逐漸轉向國內市場……盛諾集團總經理陳小華對未來公司的計劃娓娓道來。他說,公司苦練內功的同時,也希望政府能夠進一步加大對外資企業,尤其是中小外資企業的幫扶力度。同時以5G等新基建撬動投資,采取多種方式刺激民眾消費,按下沉寂多時國內市場的“快進鍵”。
格林策巴赫機械(嘉善)有限公司是一家德資公司,目前在玻璃生產設備領域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的50%。公司總經理尚成說,信心比黃金還珍貴,我們對中國市場和中國制造有信心,挺過這一關,未來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