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oo950"><tr id="oo950"></tr></sub>
  • <u id="oo950"></u>

    1. <u id="oo950"></u>

      <track id="oo950"></track>
      央廣網

      重大戰略扎實推進 區域發展成效顯著——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八

      2019-08-19 20:29:51來源:光明網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立足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戰略,區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區域戰略穩步推進,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區域發展協調性持續增強,形成了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一、科學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70年來,隨著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各區域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區域發展差距總體呈縮小態勢,區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一)區域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各區域經濟總量獲得巨大提升。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2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僅分別為257億元、146億元、127億元和84億元,到1978年分別增加至1514億元、750億元、726億元和486億元,均比新中國成立之初明顯增長。改革開放后,區域經濟迅速發展,經濟總量不斷邁上新臺階。1991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2005年首次突破10萬億元。中部和西部地區均在1995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并同時于2011年首次突破10萬億元。東北地區省份較少,2001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域經濟持續保持快速發展,2018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48.1萬億元、19.3萬億元、18.4萬億元和5.7萬億元。

        各區域經濟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按不變價格計算,1953-2018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年均增長9.4%、8.1%、8.6%和8.1%,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其中,1979-2018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年均增長11.3%、10.3%、10.3%和8.9%,改革開放后各區域經濟增速明顯快于改革開放前,并呈現東部地區領跑、各區域均衡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區域發展差距呈縮小態勢。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投資規模,促進了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縮小了內陸和沿海地區經濟差距。改革開放之初,沿海率先發展戰略使東部地區一馬當先,保持領先地位。進入2000年后,隨著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區域經濟走上協調發展軌道。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要戰略,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發展差距逐漸縮小。

        70年間,各區域經濟發展的相對差距經歷了從縮小到擴大、再到縮小的變化過程。1952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東北和最低的西部相對差值為2.6倍,到1990年下降至1.9倍。1991年起,東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開始超過東北,居四區域之首,與其他區域的差距逐漸拉大,與最低的西部相對差值在2003年達到峰值2.5倍。2003年后,隨著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持續發力,人均最高的東部和最低的西部之間相對差值逐漸縮小到2018年的1.8倍。黨的十八大以來,按不變價格計算,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為7.2%、8.2%、8.5%和6.1%,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領先于東部地區,形成了地區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的局面。

        二、勇立潮頭,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東部地區依靠自身區位優勢和先發優勢,抓住發展機遇,實現率先發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東部各省市積極行動,率先探索并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其他地區提供先行先試的寶貴經驗。

        (一)東部地區經濟發展長期處于引領地位。

        改革開放后,東部地區充分發揮沿海地理優勢,實現率先發展。上世紀80年代,國家相繼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在大連、秦皇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后又相繼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等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進入新世紀后,國務院先后批準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措施。東部沿海地區依靠本身的區位優勢和改革開放的先發優勢,長期在全國經濟發展中處于引領地位,地區生產總值占據“半壁江山”,成為全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龍頭”。

        (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東部地區通過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等方式,積極推進創新發展,在全國繼續發揮重要增長引擎和輻射帶動作用。北京、上海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建設加速推進,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廣東和浙江等制造業大省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2018年,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接近60%。浙江省在役機器人7.1萬臺,約2/3應用于傳統產業領域。

        三、發揮優勢,中部崛起取得重要進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部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農產品、能源、原材料和裝備制造業基地,為全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為中部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近年來,中部地區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產業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

        (一)中部地區經濟增速躍居“四大板塊”首位。

        自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中部地區經濟迅速發展,2006-2018年,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8%,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9個百分點;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由18.6%上升到21.0%,提高了2.4個百分點。2018年,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0%,均居“四大板塊”首位,為支撐全國經濟穩定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二)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迅速發展。

        2016年12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16-2025年)》頒布,提出中部地區“一中心、四區”新的戰略定位,即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全國新型城鎮化重點區、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方位開放重要支撐區。“一中心、四區”是對“三基地、一樞紐”戰略定位的繼承與發展。中部地區制造業在政策紅利的刺激下獲得空前發展,制造業總產值占全國比重從200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5.0%。

        四、多措并舉,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采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有關部門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西部發展規劃和政策。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地區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能源資源優勢,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各項事業不斷取得進步。

        (一)西部地區經濟呈現較快發展勢頭。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后,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持續發力,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逐漸縮小。2007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超過東部,并連續12年快于東部,改變了長期以來東部地區經濟增長領跑全國的格局。黨的十八以來,西部地區經濟獲得進一步發展,部分省份發展勢頭強勁。1999-2018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由17.9%提高到2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2.9%提高到75.4%。

        (二)西部地區脫貧攻堅取得顯著進展。

        西部地區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西部地區脫貧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共同發展的關鍵所在。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推動扶貧開發與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相結合,多措并舉推進西部脫貧攻堅工作。實施異地扶貧搬遷,改善移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推進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旅游扶貧等專項行動,努力為貧困地區發展提供造血機能;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扶持力度,加大東部地區對西部地區的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2012-2018年,西部地區農村貧困發生率由17.6%下降到3.2%,累計下降14.4個百分點。

        五、深化改革,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步伐加快

        東北地區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個重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為我國形成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歷史性貢獻。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重大決策,吹響東北振興的號角。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印發實施,為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注入政策動力。

        (一)東北地區裝備水平不斷提升。

        實施東北振興戰略后,通過對重點企業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東北地區裝備水平顯著提升,為一些傳統優勢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競爭力。大型水輪機組、大型風電機組、350公里高速動車組、高檔數控機床等先進裝備在東北率先實現國產化,其中高檔數控機床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通過產權制度改革,東北百余家大型骨干企業實現了戰略性重組,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

        (二)東北地區區位優勢得到有效發揮。

        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東北地區充分利用其東北亞核心地帶優勢,加強對外經貿往來。2018年,東北三省進出口總額達到1791.7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了3.1倍,年均增長10.8%。遼寧沿海經濟帶、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黑龍江沿邊經濟帶開放步伐加快,大連金普新區、哈爾濱新區、長春新區、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園、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等重點開發開放平臺正在加快建設。

        六、統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取得明顯進展

        實施京津冀發展戰略以來,三地在產業升級轉移、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區域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一)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穩步提升。

        從經濟規模看,2018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5萬億元,5年間年均增長6.6%。從城鎮化水平看,2018年京津冀地區城鎮化率為65.8%,比2014年提高4.7個百分點。從居民收入看,2018年京津冀三地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2361元、39506元和23446元,5年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8.8%、8.2%和8.9%。三地經濟質量不斷提升,發展水平日益提高,發展動能加快轉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實效。

        在疏解存量方面,5年間北京累計疏解一般制造業企業2648家,疏解提升市場581家、物流中心106個。在控制增量方面,北京市制定實施了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嚴控新增產業準入。在城市發展布局方面,雄安新區規劃完成頂層設計,轉入大規模、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北京市級機關向副中心搬遷的第一批單位掛牌辦公。在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方面,聯防聯控聯治不斷加強,2018年京津冀地區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在交通建設方面,環北京半小時通勤圈覆蓋范圍逐步增大,京津冀機場群和港口群協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七、著眼長遠,長江經濟帶建設穩步推進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長江經濟帶發展各項工作不斷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一)共抓大保護格局已經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沿江各省市積極踐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得到大發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森林面積顯著增加,節能環保力度加大,資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2018年1-9月,長江經濟帶水質斷面優良比例為77.2%,較2015年底提高10.2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比例為1.8%,較2015年底下降4.6個百分點。

        (二)經濟增長質量明顯提升。

        長江經濟帶地區以占全國約1/5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國2/5以上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全局中的重要支撐帶。2018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為40萬億元,占全國的44.1%,比2015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3年年均增長7.8%。在經濟總量穩步增加的同時,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全國248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中,長江經濟帶有81個。

        八、共享共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邁出實質性步伐

        2017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2019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邁出實質性步伐,粵港澳深度合作正在全面推進。

        (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加強。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通車運營并實現西九龍站“一地兩檢”,虎門二橋主體結構全部完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加速形成,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開建,橫琴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

        (二)人員貨物往來便利化取得新進展。

        內地與香港、澳門簽署《CEPA貨物貿易協議》,要素流動更加便捷高效,市場一體化水平不斷提升。發放港澳居民居住證、取消港澳居民就業許可審批等一批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就業的政策舉措陸續出臺。降低粵港澳通信漫游費用取得積極成效,內地電信運營商漫游至港澳的流量平均資費大幅下降。

        九、開放先導,“一帶一路”倡議取得積極成果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國際合作倡議,倡議旨在聚焦互聯互通,深化務實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一帶一路”根植于歷史厚土,正在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

        (一)“一帶一路”贏得國際廣泛贊譽和積極響應。

        6年來,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互聯互通合作網絡正在形成。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已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以及其他區域組織有關文件中。“一帶一路”不僅有力提高了各國民眾的生活質量,而且解決了部分國家困擾多年的公路、鐵路、電力等短缺問題,為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了重要貢獻,世界銀行認為,“一帶一路”促使全球減貧“提速”。

        (二)“一帶一路”豐碩成果開辟世界經濟增長新空間。

        6年來,“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一大批重大合作項目落地生根。中國與沿線國家新增航線1239條,占新開通國際航線總量的69.1%。中歐班列已聯通亞歐大陸16個國家的108個城市,累計開行1.3萬列。中緬油氣管道、中泰昆曼公路全線貫通,中老鐵路、中泰鐵路穩步推進。中國同“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對“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900億美元,為各國提供了更良好的營商環境、更便利的生活條件、更多樣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正成長為推動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的重要引擎。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實施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和政策舉措,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對于保持經濟整體持續穩定增長、提高國際競爭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我國區域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區域間經濟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地區間經濟與人口分布失衡,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不健全等,區域發展改革任務依然十分艱巨。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注重統籌區域合作,不斷優化區域結構,激發各區域發展潛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奮斗。

        (國家統計局核算司)

      編輯: 王丹蕾

      重大戰略扎實推進 區域發展成效顯著——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八

      重大戰略扎實推進 區域發展成效顯著——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八,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立足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戰略,區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關閉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韩国理论_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播放老_久久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色欲_99re6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2. <sub id="oo950"><tr id="oo950"></tr></sub>
    3. <u id="oo950"></u>

      1. <u id="oo950"></u>

        <track id="oo950"></track>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 日本欧美精品动漫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天天摸天天添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