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26日訊(記者 李春暉)“一流的灣區需要一流的能源保障”是南方電網人時常用作自我激勵的一句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我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在這一歷史機遇期,作為地處大灣區的國有骨干供電企業,南方電網在今年3月發布了26條重點措施,全面構建世界一流智能電網,全力服務大灣區發展。
4月22-23日,記者跟隨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電靚大灣區”活動來到大灣區,實地探訪了南方電網全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一系列創新項目和舉措。
人工智能與業務融合實現提質增效
其他地方常見的如蛛網般遍布城市上空的輸電線路,在珠海橫琴很少能見到,因為它們藏身于地下管廊。
珠海橫琴是南方電網智能電網示范區,目前已投運總長約22公里的電力隧道,分別敷設了220千伏環琴甲乙線以及220千伏望環甲乙線,與給水管、通信管一起成為珠海橫琴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的首批“住客”。
電力隧道采用在綜合管廊中單獨設倉的方式進行建設,每隔200米設1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內設獨立的配電、通風、排水和照明系統,配置了電纜在線監測系統、隧道視頻及環境監控系統、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等設備。
電力隧道內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它的“左眼”是紅外熱成像,“右眼”是高清可見光視頻(中國網財經李春暉/攝)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中三段總長約6.6公里的電力隧道中,活躍著多名“特殊員工”,它們就是4臺巡檢機器人和5臺滅火機器人。
珠海供電局輸電管理所輸電電纜一班副班長朱五洲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巡檢機器人每天按照巡檢任務自動巡檢,通過自身安裝的視覺識別、溫度探測、氣體探測設備,檢測管廊內是否有升溫、水浸、有害氣體等異常情況,及時報警;如果發現火情,巡檢機器人就會“召喚”滅火機器人前來,根據現場情況實現自動滅火。
朱五洲表示,智能機器人的應用極大地減輕了人的工作量,有了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每天巡檢,工作人員只需要每月巡檢一次,節約了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力。他介紹,今年有望在22公里電力隧道中全部安裝巡檢機器人。
500千伏文山變電站承載著完善中山北部主網架、消納東北部密集電源送出的重要使命,其中智能機器人的作用不可小覷。該站同時投入4個智能巡檢機器人,包括兩個室內GIS巡視機器人、一個戶外設備巡視機器人,一個繼保室掛軌機器人,是全國機器人最多的500千伏變電站,實現站內設備智能運維全覆蓋。
戶外自動巡檢機器人,南方電網人親昵地稱之為“大眼萌”(中國網財經李春暉/攝)
繼保室掛軌機器人“蜘蛛俠”,它的“脖子”可以上下伸縮(中國網財經李春暉/攝)
被稱為“大眼萌”的無軌化戶外設備巡視機器人可以不分晝夜、風雨無阻,自行完成巡視任務,遠程傳送數據電腦;“阿童木”可以自動完成10千伏開關緊急分閘操作,而以前這些操作需要工作人員穿著防爆服進到高壓室去操作,安全風險較高;繼保室掛軌機器人“蜘蛛俠”,攝像頭上下一掃,就可以將檢查到的數據生成一份壓板表,并標識出異常的壓板位置,迅速鎖定故障,將以往2個人耗時3天的巡查工作,在3個小時以內完成。
南方電網在26條重點措施中提出,推廣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裝備應用,加快實施“機器替代”,夯實人工智能與業務深度融合發展基礎,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對核心業務的牽引性作用,促進電網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一站式”服務優化營商環境
“獲得電力”是世界銀行每年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中的十大指標之一,對企業的投資意愿有重要影響。我國現行的供電營業規則制定于1996年,在報裝程序、耗時、成本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局限,已經不適應當前經濟的快節奏發展。對此,作為制度創新“高地”的自貿試驗區之一,珠海橫琴自貿區在去年發布了供用電新規,試點對工商業客戶投資界面延伸至變壓器低壓側,全面采取一站式服務等舉措。
“我們跟地方政府建立了暢通的溝通渠道,一有項目進來,我們項目經理馬上就跟進。項目建到什么程度,我們的電就配套到什么程度;項目投產的時候我們電已經在那里了,企業只要插上插頭即可使用。”橫琴供電所所長陳建鈿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提升營商環境,讓來橫琴投資的企業不用去擔心用電的問題。”
據統計,新規實施以來,橫琴供電所主動收集符合新規的81項潛在客戶用電需求,預計為客戶節約近2億元的接電成本。
有了好的營商環境才能“筑巢引鳳”,吸引更多領先企業落戶大灣區。近年來,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在精簡業擴環節、縮短接電時限、降低用電成本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為企業提供“店小二”式貼心的供電服務。據悉,2018年,低壓、高壓客戶業擴報裝流程由原來的5個環節,分別縮減為2個和3個環節,中壓業擴報裝平均用時從2017年的102天降至65天;對粵港澳大灣區新增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下小微企業推廣低壓供電,平均接電用時僅6天。
此外,南方電網積極推廣網上營業廳,實現用電業務“一次都不跑”,2018年互聯網業務辦理比例已經由23%提升至81%。
構建世界一流智能電網,供電可靠性是關鍵。南方電網在26條重點舉措中提出,將持續建設完善城鎮輸配電網絡,目標是2020年廣州、深圳的中心城區客戶年均停電時間低于0.5小時,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中心城區客戶年均停電時間低于1小時;建成廣州中新知識城、深圳前海、珠海橫琴新區等高可靠性供電示范區,客戶年均停電時間低于5分鐘,達到國際同類城市領先水平。
位于珠海唐家灣清華科技園的光儲充一體化直流微網項目(中國網財經李春暉/攝)
“互聯網+”智慧能源助力綠色發展
電能替代和清潔替代是能源轉型的大趨勢,未來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會越來越高。而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與波動性特點,對并網消納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也決定了構建能源互聯網的必要性。
珠海“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于2017年初開始籌建,2019年3月15日通過國家能源局專家組的驗收,也是國家能源局首批55個“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中,首個通過驗收的項目,并作為特色項目被錄入《國家能源互聯網發展白皮書2018》。
該項目首次明確了能源互聯網建設思路和路徑,圍繞珠海全市及“唐家灣”、“橫琴”2個園區,提出了按物理層、信息層、應用層3個層面建設模式,按“唐家灣柔直配網工程、橫琴高可靠性配電網工程、智慧能源大數據云平臺項目、智慧能源運營管理項目”4個子項目實施管理。
據介紹,該項目啟動的多端交直流混合柔性配網互聯工程,通過采用世界最大容量±10千伏等級中壓柔直換流閥、首創應用三端口直流斷路器、世界最大容量±10千伏三端口直流變壓器,既能調節潮流,又能調節電壓,實現了對電網內各個節點的電壓水平進行實時的調控。
珠海“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創新實踐了多能協同、虛擬電廠運營機制,以及能源互聯網平臺、增值服務和綠證交易等商業模式,幫助分布式能源實現高效消納,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參與能源互聯網運營的渠道設施,為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與普及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