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遷,科技發展,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科技并非遙不可及,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2018年,許多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里的暢想走進了現實,一點一滴地改變著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11月6日,在瑞士洛桑,截癱患者、殘疾人運動員茜爾克·帕恩使用外骨骼裝置登上樓梯。外骨骼是由鋼鐵框架構成、供人穿著的機器裝置,可提供額外能量幫助四肢運動,是機械結構、醫學、人因工程學、計算機技術等多學科領域的高度交叉融合。外骨骼可被應用于醫療、救援、運輸等領域。新華社/美聯
↑12月7日,在日本東京,用餐者在餐廳內品嘗菜肴,餐廳內的背景墻和桌面隨菜肴而變化(拼版照片)。日本東京一家名為“佐賀牛Sagaya銀座”的餐廳與藝術創作團體teamLab合作,運用AI、互動投影、3D影像等技術,準確識別桌面上的不同餐具,實時改變桌面和背景墻的畫面,讓顧客在用餐的同時體驗大自然季節變換之美。 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5月3日,在美國波士頓的一家餐廳,一名工作人員從自動化廚房拿走制作完成的菜肴。新華社/美聯
↑9月5日,在德國首都柏林,參觀者在第58屆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上體驗柔性OLED電視。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2月8日,在日本東京的“機器人拜年咖啡廳”,工作人員演示使用支付寶程序和機器人互動。日本軟銀公司的人形機器人PEPPER可為顧客提供點單自動服務。PEPPER還安裝了支付寶結算系統。 新華社記者錢錚攝
↑4月25日,在日本東京,兩名駕駛員坐在世界首個可供人乘坐的人型變形機器人J-deite RIDE駕駛艙內。J-deite RIDE重約1.7噸,全身共有49個關節,框體材料以鋁合金為主,依靠鋰電池驅動,核定搭載兩人。機器人的操縱可以通過駕駛艙內人工操作實現,也可以在駕駛艙外以無線或有線的方式遙控。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7月22日,一名現實版“鋼鐵俠”在英國法恩伯勒航展上表演。該“鋼鐵俠”將小型噴氣發動機安裝在手臂和身后,可實現垂直起降和飛行。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1月1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微型玩具機器人與人互動。該玩具機器人攜帶傳感器,可感知周遭環境并進行互動。新華社/美聯
↑1月2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人們體驗試運行的無人駕駛巴士。該無人駕駛巴士借助GPS和傳感器在斯德哥爾摩北部一條長約1.5公里的預設道路上行駛,時速為20公里。 新華社發(魏學超攝)
↑1月11日,一名男子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酒店餐飲用品展上參觀3D打印食品。新華社發(西爾維婭·萊德雷爾攝)
↑9月27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卡洛斯的一家機械化農場,一只機械手臂在農場內擺放蔬菜幼苗。新華社/美聯
↑8月31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參觀者通過虛擬現實(VR)設備了解展會產品信息。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新西蘭航空公司與新西蘭西風航空公司10月16日共同宣布,準備推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的“空中出租”服務項目。這是新西蘭西風航空公司提供的空中出租原型機“科拉”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托馬斯·海因塞爾攝)
↑2月1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一名女孩與3D打印雕塑“心靈之窗”合影。新華社/美聯
策劃:張瑞琪、武巍
簽發:陳鐸
審核:高靜、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