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廈門11月7日消息(記者呂貝娜 通訊員薛瀟)11月6日,“中國電子商務法-探索中國和歐盟知識產權未來合作”中歐研討會在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論壇由IP Key中國項目主辦,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中國反侵權假冒創新戰略聯盟聯合承辦,廈門拾貝知識產權管理有限公司提供支持,旨在響應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推動互聯網環境下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創新應用,加強中歐知識產權國際交流與合作,探索基于社會共治的知識產權立體保護體系建設。
據了解,本次研討會是在中國電子商務法即將實施的背景下,中國和歐盟為探索知識產權未來合作展開的一次深入對話。學者、法律界人士和產業界代表圍繞社會共治立體保護體系建設、知識產權案件司法裁判、電商平臺監管、電商法頒布后的執行、假冒偽劣商品的鑒定、評估機制、平臺銷售的食藥產品監管、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化合作、知識產權保護與公平競爭等方面展開了積極的交流討論,取得了豐碩成果。
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成全在論壇開場致辭時介紹了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為了更好地適應日新變化、關系復雜的電子商務環境而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進行的探索與創新,并指出此次研討會是司法機關與高校深化理論與實踐交流的成功范例,有利于拓展知識產權法官的國際視野,增進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司法交流與合作,共同營造公平透明的一流國際營商環境。
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林秀芹教授介紹了研究院在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與社會服務等方面所進行的有效探索與建設,并指出知識產權保護的終極目的是為了促進競爭和鼓勵創新,中歐間的國際探討能夠有效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推動中歐知識產權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和發展。
歐洲聯盟駐華代表團知識產權參贊Ruben Schellingerhout先生指出,互聯網環境為歐盟權利人的維權提出了新的挑戰,也關注到中國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進行的卓有成效的改革。中歐作為全世界最為重要的兩大經濟體,這些挑戰與課題需要中歐通過溝通交流,共同找尋合作共贏的解決路徑。
IP Key中國項目代表Davide FOLLADOR先生指出,電子商務法既帶來了新的平臺義務標準,也為如何平衡相關者利益帶來了新的挑戰,亟待建立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共治立體保護體系。
與會各方從各自專業角度就中國電子商務法以及中歐雙方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展開了富有成效的討論。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審判員陳璐璐、廈門市湖里區人民法院自貿區法庭副庭長林娜作為中方司法界的代表,介紹了廈門法院在保護歐盟地區知識產權方面的實務案例,基于具體的個案探討了互聯網平臺侵權責任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問題、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平衡、公平競爭與知識產權保護利益平衡、侵權獲利所得與法定賠償額的比較等當前知識產權審判實踐中的難題及應對策略。歐洲刑警組織知識產權犯罪調查中心Bogdan Ciinaru先生從歐盟的角度介紹了當前歐洲執法部門在電商監管上面臨的挑戰:證明在線侵權的難度以及歐盟范圍內各國執法部門的信息交換合作,未來希望歐洲刑警組織能獲得更大行動權限以應對電商監管問題。
學界代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和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雙聘教授龍小寧教授指出,電子商務法將提高違法成本,預測短期內會使平臺運營成本提高、經營者稅負加重,而從長期看電子商務的實施會促進產業升級。但真正幫助產品質量提升和產業升級關鍵在于執法。打假和保護合法經營并重才能鼓勵創新。
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陶乾副教授指出,要根據不同的案件類型來確定平臺注意義務的程度和范圍,探索電商平臺與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作機制以提高電商平臺售假鑒別能力。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Martin Senftleben教授則指出知識產權保護需要要過濾和屏蔽機制,但不宜過度,在執法過程需要平衡平臺與造假者法律責任,保護公平競爭秩序。
中方產業界代表中國反侵權假冒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廈門拾貝知識產權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遠洋以及廈門天馬微電子知識產權總監曹兆鏗均表示,中國和歐盟在保護對方知識產權方面具有共識,電子商務平臺有必要成立單獨的證據管理中心,以回應知識產權案件證據優化的技術需求。多位產業界代表則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維權的挑戰與難度,呼吁平臺應承擔必要的監管與審核義務,協助打擊幫助侵權行為,對可能影響生命健康權的互聯網藥店的資質和運營進行重點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