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6月9日消息 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對于扶貧攻堅任務的完成具有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是振興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要把扶貧開發與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效途徑,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加大扶貧資金投入,扶持村級集體經濟。2018年投入扶貧資金19920萬元,用于非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其中:大通6920萬元,173個村;湟中9480萬元,237個村;湟源3520萬元,88個村。按照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的要求,年內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全覆蓋。每個貧困村投入50萬元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資金,全部用于光伏扶貧項目建設。
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助力貧困村集體經濟。2018年全市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2.33億元,主要用于貧困村產業發展、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農林水發展項目、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農村危舊房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扶貧產業園建設、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鄉村特色風貌提升、三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全面助力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
積極推進產業扶貧,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緊依托貧困地區資源稟賦,準確定位貧困地區優勢主導產業,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畜產品加工業、民族手工業、商貿服務業、鄉村旅游業等優勢產業。持續推進科技扶貧,加大對產業扶貧到戶項目進行科技指導,鞏固、壯大42892人實施的特色種植業、養殖業等到戶產業發展項目,確保產業扶貧到戶項目可持續發展,實現有發展生產意愿的貧困戶每戶都有1項穩定增收項目;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使實施資產收益的14462人穩定持續得到分紅。大力推進大通縣旅游扶貧產業園區、湟中縣中藏藥材加工物流產業園區、湟源縣飼草產業園區3個扶貧產業園區建設,有效融合各方的資源,引領、示范當地特色農業經濟發展。引導全市45家扶貧龍頭企業、759個專業合作社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不斷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與基地、貧困戶等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通過產業發展增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