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一勤天下無難事。’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
……
歷年五一,習近平多次引用含有“勤”字的古語來形容勞動精神。“勤”正是中國勞動人民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華民族最傳統的稟賦。“勤”貫穿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經歷、從政生涯,是對他夙夜在公、為國為民最為凝練的概括。
2015年4月28日,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來源:新華網
勤勞不負民族精神
“我始終不曾忘記在梁家河度過的難忘的7年,始終不曾忘記那片曾經勞動、生活過的土地和朝夕相處的鄉親們。”2007年8月28日,習近平在給梁家河鄉親們的信中深情地寫道。
上世紀60年代末,習近平作為知青到陜北農村插隊當農民,7年的摸爬滾打,他從格格不入到與老百姓融為一體。“這是很徹底的過程。”
“下雨刮風我是在窯洞里跟他們鍘草,晚上跟著看牲口,然后跟他們去放羊,什么活都干。我那個時候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不換肩的。”習近平早年接受采訪時說。
勤勞的品質,從那時起就深深烙印在習近平心里。
1973年上山下鄉時期,習近平(左二)在陜西延川縣。來源:新華網
1974年,梁家河。
剛被選為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的習近平帶領村民打井。“打了很深才開始見水,那水冰涼刺骨,近平下到井里兩條腿都踩在泥水里,挖下面的泥土和石頭,一干就是挺長時間,實在撐不住了再換人。”梁家河村民深情回憶。
“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從來不‘撒尖兒’(延川方言,意思是偷懶)。”“他不僅一直在一線指揮,也一直在一線勞動,鏟土、打夯、搬大石頭砌堤圍,這些事情他都和村里人一起并肩戰斗。”……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汗水與付出,詮釋著最樸素的民族精神。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
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在汶川縣映秀鎮考察時,操作打酥油茶。來源:新華網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前往四川汶川縣映秀鎮考察。在當地群眾經營的制茶坊,他了解發展茶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的情況,還親自操作打酥油茶。
植樹節前后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和群眾一起打糍粑、炸年糕、磨豆花……
“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習近平不變的初心。
勤政不負人民重托
“責任重于泰山,事業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2012年11月15日,剛剛履新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如是說。
久久為功。5年多來,這份答卷記錄了1500多項改革措施的醞釀出臺、5000多萬貧困人口的脫貧歷程……
習近平用行動履行著莊嚴承諾,這首先體現在他繁忙的地方考察和外事出訪日程中。
2013年7月21日上午,習近平冒雨來到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考察。來源:新華網
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到基層考察調研50余次、累計160余天,縱橫跨越中國版圖。
此外據外交部禮賓官員介紹,習近平的出訪日程總是緊張繁忙,活動環環相扣。在南非主持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時,他深夜12點還在參加雙邊會見;在印度果阿金磚會晤期間,他早晨8點離開酒店,一直工作到午夜快1點返回。
5年多來,習近平的外交足跡遍及五大洲、近60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里程相當于繞地球14圈。
習近平的勤政還體現在他事必躬親、夙夜在公。治國理政的每一領域,習近平都親力親為。他認真審閱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修改。這樣保證了政出一門、意志統一,同時通過督察等措施,確保改革不淪為“紙上談兵”。
據中共中央辦公廳權威人士介紹,報送給他的請示,不管多晚,即使到了夜里12點,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批示。
政如農功,不勤無以成事。勤政是黨的宗旨的具體體現,也是古往今來對“好官”不變的評價標準。習近平提出好干部20字標準,勤政務實就是其中一條。干部干事應堅持以勤為先,堅決克服“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樣子”的“慵懶散”習氣,以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人民的幸福指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就是干事的”,干部要以干出活,靠干立身。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習近平的“勤政實干”課上得深刻而生動。
勤奮不負偉大時代
中共十九大描繪了我國未來發展30多年的美好藍圖。要實現這一藍圖,離開了勤奮、缺少了實干,只能是空中樓閣。
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強調:“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在講話中22次提到“奮斗”一詞。話語鏗鏘,催人奮進。
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未來。
翻閱一代代勞模事跡,在他們身上,對事業的“癡”、對工作的“狂”、對得失的“傻”交織在一起,這正是國家發展所需的定力、闖勁、韌勁。這些熠熠發光的品質,共同繪就了共和國一代又一代建設者們奮斗的底色。
眾力并則萬鈞舉,人心齊則泰山移。在篳路藍縷、揮汗如雨的奮斗中,我們托起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中國;要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樣需要勤于奮斗、不懈努力。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我國工人階級的重要作用,調動他們勞動創造的積極性,用勞動和實干筑牢夢想大廈。(文/孟利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