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他,中等個頭,膚色黝黑,穿著沾滿灰塵的衣服,看上去和普通工人并無二樣。誰能想到,2012年的他還是一名學徒,2016年的他已經脫貧致富。他就是白朗縣嘎東鎮馬義村的致富小伙加次。
冬日的馬義村,陽光明媚,微風習習。記者來到加次家,只見加次和親戚一起正在一絲不茍地給家具彩繪。五顏六色的彩墨、筆觸細膩的巧手、多姿多彩的樣式、形象生動的畫圖……
1991年出生的加次,從小就耳濡目染彩繪家具,他的父母和很多親戚都從事這一行業。或許是成長環境的使然,加次很早就決定了他以后要走哪一條人生發展道路。
22歲時,在親戚的介紹下,加次獨自一人來到拉薩拜師學藝。“記得當時學藝時,第一年沒工資,第二年每天20元,第三年每天50元,工資不多。但很感謝傳授我技藝的老師,讓我有了一技之長。”加次說。
2015年加次順利畢業,但擺在加次面前的兩難選擇是:去家具廠打工還是自己單干?他決定回到縣里去實地看看。經過實地調研,加次發現縣里有不少藏式家具廠,但如何保證既不用去家具廠打工,又能保證自己單干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呢?調研走訪讓加次不斷思考,他想到用承包的形式開啟創業的第一關。
然而,思路雖好,在實行中,加次卻遇到了種種困難。“再難也得干,創業就是要創造條件把事情干成。”加次發現,駐村的工作隊經常在村里宣講脫貧致富政策,還真正幫扶不少人走上了創業道路,加次將希望寄托在了駐村工作隊身上。
后來,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在政府的積極支持下,加次如愿地以承包人的身份同鎮里附近的一家具廠簽訂了合作協議。“剛開始,承包的不多,一個月有2到3套家具。但能夠邁出第一步,我當時很激動。”第一次創業的小小成功,讓加次充滿了激情,也充滿了自信。“創業有順境,也有逆境,最重要的是要有激情。”加次感慨說。
與別人創業不同,加次的工作地點不在別處,就在自己家里。“在自己家里就能工作,不僅輕松自在,還能照顧家里人,實在太方便了。”加次一家共4口人,兩個女兒還在上學,妻子在家里幫助加次做些零碎活。“現在,我妻子也在學習彩繪,再加上親戚,人手完全夠了。”加次說。
加次還告訴記者,能在家里工作,這得益于房子面積寬敞,有足夠的空間放置各類家具。原來,加次以前住的房子不僅面積小,而且房屋舊,受“4·25”地震影響,房子也出現了很多裂痕。“我現在住的房子是去年政府搬遷過來的,自己出了12萬,政府出了18萬,中戶型,面積有300平方米呢。”
當記者詢問加次一年的收入時,他高興地說:“做家具彩繪,一年有3萬多元收入,加上我和妻子的生態崗位補貼,一年也有6000多元。”
“藏式家具技藝傳統,風格獨特,可以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保護好、傳承好。下一步,我計劃從承包人轉向自建合作社,帶徒弟,不僅彩繪家具,而且還要自己做家具,逐漸擴大業務范圍,吸引村里更多人的參與進來,一起創業致富。”加次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