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的城鄉居民對反腐敗有信心
“96.7%的領導干部、96.5%的普通干部、93.4%的專業人員、90.9%的企業管理人員、89.2%的城鄉居民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有信心’和‘比較有信心’。”這組數據出自《反腐倡廉藍皮書: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7》一書。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承辦的《反腐倡廉藍皮書: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7》(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在京舉行。該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課題組對中國懲治和預防腐敗狀況進行全面跟蹤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展示了課題組問卷調查、國情調研等研究成果。
《藍皮書》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踐及成效進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社會認同和期待,并針對金融與社會組織領域腐敗、微腐敗、不作為和慢作為、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四風”問題反彈危險等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1.正風反腐成效顯著,懲處力度大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2017年10月,經黨中央批準立案審查的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218.6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267.4萬件,立案154.5萬件,處分153.7萬人,其中廳局級干部8900余人,縣處級干部6.3萬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5.8萬人。
《藍皮書》指出,正風反腐成效顯著,懲處力度大增。打“虎”不停歇、拍“蠅”不手軟、“獵狐”不止步;八項規定改變中國,樹立典范,紀律的發條越擰越緊;制度執行力明顯增強,問責制度更加健全,監督執紀更加嚴格;社會廉潔意識提高,公職人員紀律意識、廉潔觀念增強,公私不分的現象大大減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各地制定鄉規民約,對講排場、比闊氣、大操大辦的歪風習俗等作出新規定;國際社會高度贊揚中國的反腐敗,到中國來學習反腐敗經驗的國家和人員越來越多。
“八項規定給干部送來了健康和幸福。”《藍皮書》指出,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對干部的工作業態和生活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干部不用忙于應酬喝酒,鍛煉身體、讀書、陪家人的時間多了,參與健步、讀書會等活動越來越多。
黨員干部逐步習慣在受約束的環境下工作生活,崇廉尚潔的社會文化土壤更為深厚,黨員、群眾的信心度和滿意度大幅上升。《藍皮書》發布的數據顯示,“99.3%的普通干部、99.6%的專業人員、95.1%的企業管理人員認為‘腐敗總體上得到有效遏制’或‘腐敗在一定范圍內或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比2012年分別提高11.3、29.4、34.1個百分點”。
2.加大金融、社會組織、扶貧等領域腐敗行為查處力度
一方面,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另一方面,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消除存量、遏制增量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全面從嚴治黨依然任重道遠。
《藍皮書》指出,“調查中也發現,一些作風問題和腐敗問題在某些領域依然存在”;遏制住的問題和勢頭仍有反彈的危險。
一些藏在暗處的腐敗值得關注。社會組織中已查處的腐敗行為與群眾期盼有更大查處力度的要求之間還有一定差距;金融領域的腐敗隱蔽性強,危害性高,行業協會監管不夠容易導致腐敗;有的領導干部退休后利用原來的職務影響、人脈資源等打招呼、當說客,牟取不正當利益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私營企業內部的腐敗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不作為和慢作為等問題不容忽視。一些干部收手收斂但心未收,不合理的灰色收入和福利被清理后,牢騷較多;問責力度不斷加大,怕被問責求自保缺乏干勁,有的推諉扯皮或壓事不辦;有些公共服務群眾體驗感差、回頭率低,差評率高,一些辦事人員服務意識“掉線”。
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不可小覷。《藍皮書》指出,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治理效果好,但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地方以會議落實會議;有的調研檢查走馬觀花;“形式主義扶貧”在一些地方比較突出;有的產業扶貧盲目跟風、勞民傷財;有的搞“數字脫貧”,將項目資金投向個別的點,用來打造考察調研的專線,“盆景”之外卻是大片的“盲區”。
對此,《藍皮書》提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繼續保持正風反腐的高壓態勢。深挖細查社會組織、金融、扶貧等領域的腐敗問題;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加大對私營企業內部腐敗的查處、打擊力度;倒逼責任,進一步向基層傳導正風反腐壓力;加大對農村基層微腐敗問題的專項治理,專項巡查打擊農村腐敗;充分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糾正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完善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的有效機制;集中整治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的黨性教育。
黨的十九大奏響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最強音,全面從嚴治黨邁向新征程。《藍皮書》指出,相信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定能打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本報記者 王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