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凌晨,新客站的人流并沒有因為夜深而減少。
凌晨2點的新客站依舊乘客如織。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蕭君瑋 攝 下同
車站的出發口外,推著拉桿箱、提著包、反復確認手中車票的人們,從熟睡的上海踏上春運歸途。越是靠近年關,乘火車回家的人數越是多。2月10日,上海火車站、上海虹橋站、上海南站三大火車站的春運單日客發人數首次突破了50萬大關,春運已正式進入了高潮。
在寒夜候車的人群中,襁褓中的孩子已經熟睡;靠墻蹲著的大叔等候得無聊了,手機里的熱門劇集是他絕佳的“伴侶”;三四個年輕人更不忘借著昏黃的燈光,擺好姿勢,在離開上海前與火車站來上一張自拍。候車室燈火通明,旅客們在等候自己那一班開往家的列車,另一頭等著的是家人的期盼。
跟隨記者的鏡頭踏上K5542次列車。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蔡黃浩 蕭君瑋攝制
安徽阜陽,距離上海近700公里。凌晨2點半,新民晚報融媒體記者搭上了春運時臨時加開的K5542次“共青團號”列車,耗時12個小時,和700多名旅客以及38名列車員一道,去尋找開往春天的故事。
2:26
“嗚”……汽笛鳴響,列車員放下踏板,確認門鎖……K5542次列車沿著軌道緩緩滑行出站,上海站逐漸被這綠色的車廂拋在身后。車長黃凱是個八零后,今年三十整。而他已經參加工作八年,可以說,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火車上度過的。
車長黃凱整裝上崗。
之前,他跑的線路是往返于上海和西藏之間,“線路連接繁華與美麗,今年春節服務春運,責任更重了。”首次被抽調前來執行增開列車任務的他始終面帶笑容,“到阜陽目前就只有普速列車,這列綠皮車雖然要開近12個小時才能到阜陽,但依舊滿滿當當。”
巡車是列車員最基本的工作之一。
進入下半夜,車廂內漸漸安靜下來,乘客進入了夢鄉。列車員們的工作還在進行,他們執行倒班制度,車輛24小時都需有人值守。
這班列車是“共青團號”,車上年輕人很多。車上年紀最小的列車員朱陸堅精神抖擻,小伙子是1996年出生的,目前只有22歲。第一次手握“萬能鑰匙”執行春運任務,讓他有些小興奮的同時,也感受到列車員的辛苦。
另一位第一次執行春運任務的“新人”潘玲琳93年出生,是黨員。在她的值班室內,小桌板上放著安全牌、警示帶,一份列車時刻表上密密麻麻地標記了各式符號。這是作為新手,她為自己做下的筆記。潘玲琳說,自己之前喜歡出去玩,也選擇動車高鐵之類的,但作旅客和列車員的感覺不同,自己跑了這次春運,對這份職業的歸屬感更強了。之前一次試跑過程中,也是到阜陽,一位媽媽要下車行李太多要搬動,她放心地將懷中的孩子交給小潘說“麻煩你幫我抱一下”。這份對列車員的信任,讓她對自己的職業更多一份理解。
6:30
天蒙蒙亮,列車蘇醒了。折騰了半宿的旅客經過短暫的休整,泡水的泡水,洗漱的洗漱,許多人看一眼窗外,仿佛是確認一下到了哪里。熱騰騰的喧鬧出現在各個車廂內。
綠皮車滿載著乘客奔向各自的家鄉。
上海和阜陽之間,暫時沒有開通高鐵或動車。安徽、四川等作為勞務輸出大省,這個方向的出行需求很大。每到春運,“綠皮車”就成為了這期間帶客回家的主力。從各地調來增援的火車一列又一列,火車上的列車員們,也在送客迎客之間,度過自己的春節。
前陣子刷屏網絡的短片《三分鐘》,可以說拍進了鐵路人的心坎兒里。黃凱回憶,片子剛出來的時候,朋友就轉給他看。不知不覺看了好幾遍,可以說是深有感觸。身為一個列車長,他這些年回家和爸媽一起度過的春節屈指可數。
對家的期盼,貫穿春運的始終。無論是車廂里拖兒帶女舉家出游的旅客,還是獨自上路的打工族,抑或是職責所在的鐵路職工,對家的向往是一模一樣的。黃凱說,每到除夕,假如在火車上度過,肯定會給爸媽去一通電話,聊上幾句。“假如輪到有休息,最想的就是在家陪陪爸媽。”
10:30
十二個小時的旅途過去了三分之二,黃凱和同事們也沒閑著。為了讓旅客開心回家,這班春運列車上,列車員們準備的“小心思”還真不少——列車員們一節節車廂的送“福”字。還準備了“猜謎語”的小游戲,答對問題有小獎品相送,此舉一下吸引了注意力,大受小朋友們歡迎。
見到“福”字,許多旅客的第一反應是拿出手機掃一掃。
當“福”字伴隨著列車員的腳步傳遞,歡聲笑語在一節節車廂內傳遞,旅客人手一張大大的“福”字,過節的氣氛愈發濃烈。隨著列車行進,不斷有旅客半途上車,車廂里的人越來越多。
旅客閆女士接過“福”帖,就拿起手機開始掃“福”玩游戲。帶著孩子從烏魯木齊轉多輛車回家的她,雖然舟車勞頓,但喜悅之情掩飾不住。她直言,這么多年春運回家,這次最熱鬧。
車廂的連接處,有人蹲在過道過過煙癮。熬了一夜的李大伯在外打工十年,一家老小都在等他回家。面對鏡頭,他那滿是褶子的臉上,同樣掛滿了疲倦蓋不住的笑容。
整節車廂的旅客和列車員手拿“福”字合影。
“來來來,拿到福字的我們合個影!”黃凱一番張羅,呼啦一下窄窄的過道里被紅彤彤的“福”占領了——每張臉都笑得燦爛。
12:30
車終于到達了阜陽站。還沒到站時,旅客們早早搬下行李,穿上外套。在門口排隊等候,“歸心似箭咯!”
列車員們在火車上過生日。
送走最后一位旅客,一場特殊的生日派對在車廂內舉行。主角,是兩月份過生日的列車員們。誰說集體的溫暖不能走心?正日子過生日的列車員王炯,今年是頭一次參與春運,這位鐵路新人邊吃著蛋糕邊訴說著內心的澎湃,“有些自豪又有些興奮。”
另一位參加集體生日的車長俞文駿,揮刀切開大蛋糕。他在車上已經過了六個生日了,對于春節、生日不能和家人一道,他顯得習以為常。家人的支持,是鐵路人堅強的后盾。
停車一小時,長長的車廂掛上新車頭。方向上海再次出發,又是十個小時的長途跋涉。
00:20
經過近20個小時,我們乘坐的列車再次回到了上海站,新的旅客翹首以待,準備踏上這班回家的列車。春運期間,除了有動車、高鐵這樣高速的選擇之外,經典的綠皮車也在持續發揮著它們的作用。
人來人往,列車又即將滿載旅客出發。
如果說高鐵、動車組成了全國鐵路干線的“大動脈”。那么,在這深夜執行增能、增援的悠悠綠皮車,讓回歸小城、鄉鎮這些“毛細血管”的人們,也有了回家的路。
結束了一整天的采訪,揮別黃凱和他的同事們,我們下車了。走出車站,站前廣場上似乎比昨天此時更熱鬧了。背后響起熟悉的汽笛聲,這班“共青團號”上的列車員們,還有兩天的路要走。
川流不息的人潮,“馬不停蹄”的春運。這春運臨客上的20小時,正如年末大遷徙中的一個截面,由我們共同演繹。(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蕭君瑋 蔡黃浩 董怡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