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平均每日觸網4小時
本報訊(記者牛偉坤)首屆“互聯網+”青少年發展大會昨天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會上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作為網絡“原住民”,90后平均每日接觸網絡的時間長達4小時。此外,90后大多在11至15歲開始觸網,部分95后甚至在3至5歲就開始接觸網絡,網絡接觸的低齡化和重度化趨勢明顯。
全國少工委副主任、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黨委書記金東在主題報告中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青少年開闊視野的第一信源。截至今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達3.52億,占全國網民半數;而在這3.52億用戶當中,青少年占據了大半壁江山,青少年成為網絡閱讀的主體力量。此外,互聯網也成為了青少年了解社會、結交朋友的第一通道。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網民的人均周上網時長為26.5小時,微信朋友圈、QQ空間作為即時通信工具所衍生出來的社交服務,用戶使用率分別為84.3%和65.8%。對于35歲以下的青年人群體,調查數據顯示,94%的人表示出門不帶手機感到很不習慣,73%的人通常每隔15分鐘至少看一次微信/QQ等社交軟件。同時,互聯網也正在成為青年創業就業的第一選擇。
對于90后群體來說,在碎片化時間段觸網逐漸成為一種常態,在逛街、聚餐等這種常見的群體性活動中,也有22%左右的90后會上網。從參與形式來看,90后更喜歡“潛水”以便暗中觀察,大多數90后有著明顯的邊界意識,不喜歡過多被冗余信息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