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近1800個日夜,回眸5年前的那個金秋,對于黨的十八大布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歷史意義,人們感受得格外深切。
5年來,這10個字意味著家鄉的河流變清了,身邊的綠地增多了,呼吸的空氣潔凈了,居住的城鎮越來越美了。
5年來,這10個字更意味著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加快形成,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階段已經開啟。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地位,銳意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堅定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生態環境保護面貌煥然一新。
這5年,無疑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
高瞻遠矚,強力推進,堅定不移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然而,粗放的發展方式,也使我們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沉重代價,積累了大量生態問題。物質產品生產能力強大,優質生態產品卻總體短缺。老百姓對清新空氣、青山綠水的呼喚日漸迫切。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寫入黨章。
5年間,大江南北考察調研,國內國外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哪里,就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講到哪里。
5年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地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五中全會將綠色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和方針政策陸續發布推行。
打破長期以來“經濟發展一手較硬、生態環境保護一手較軟”的怪圈,必須拿出硬招,利劍治污。首要的是建立和施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1580萬元,是陜西煤化能源有限公司因環境違法行為被罰的金額。2016年4月,該公司被咸陽市環保局實施“按日計罰”。起初公司很不服氣,要跟環保局對簿公堂,最終還是撤訴并繳納了罰款。“新環保法不是‘棉花棒’,而是‘撒手锏’!”咸陽市環保局執法人員說。
201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環保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突破性地明確了按日連續處罰等重要執法手段,降低了環境污染入刑門檻。據環保部統計,2016年,全國查封扣押案件為9976件,停產限產5673件,按日連續處罰1017件,分別比2015年增長138%、83%和42%。今年以來查處案件力度不減,有效遏制了企業環境違法行為。
5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制定修訂的法律達十幾部之多,除了新環保法,還有大氣污染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保護稅法等。“我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構建最嚴格的環境資源法律制度。法律長出了‘鋼牙利齒’,有力懲治震懾了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更好地護航生態文明建設。”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孫佑海說。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巍然矗立,作用顯著。
“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徹底”“在立法層面為破壞生態行為‘放水’”“不作為、亂作為,監管層層失守”……今年7月,中辦、國辦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措辭嚴厲,一針見血,社會廣泛關注,百姓鼓掌叫好。
包括甘肅省3名副省級干部在內的幾十名領導干部因此被嚴肅問責。“過去,來自民生改善的壓力和加快發展的沖動,共同構成慣性思維,養成僥幸心態,阻礙了向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的理念和方式真正轉型。”被問責的干部痛定思痛,誠懇反思。目前,甘肅省大規模整治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衛這座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這場環保問責風暴,也警醒其他地區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遵循發展規律、守護綠水青山,不斷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再也不能簡單地以GDP論英雄”“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突出位置”,在全社會逐漸形成共識,化作自覺行動。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動真碰硬
9月的內蒙古牙克石市,秋色漸濃。早晨,根森小區居民打開窗戶,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而一年前,因為附近呼倫貝爾市北方藥業公司的惡臭,大多數居民不敢開窗。
北方藥業公司建廠以來,異味擾民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2016年7月,中央環保督察組赴現場調查,發現群眾反映的問題屬實,同時發現企業存在違規填埋廢菌渣問題。呼倫貝爾市市委專門召開常委擴大會議,要求責令該企業立即全面停產整頓。公司7名相關責任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環保欽差”來了!2015年7月,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中央環保督察大幕正式拉開。建立環保督察工作機制,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是環境監管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中央主導、查企督政并舉、督政為主,中央環保督察已實現全國全覆蓋,問責人數超過1.7萬,地方已辦結9.7萬多件群眾舉報,解決了一大批百姓關注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勢震懾了污染企業。同時,地方黨委政府受到極大觸動,有效促進了環保長效機制的建立。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宏大變革,涉及面寬、影響深遠、難度極大,需要動真碰硬、銳意革新。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等。
同年9月,《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發布,提出到2020年,構建起8項重要制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空間規劃體系、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環境治理體系、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改革直指痼疾,持續深入。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如今,對各級領導干部的審計,已從以往“審錢”的經濟責任審計,拓展到“審綠”的生態環境審計;中央文件提出“黨政同責”的明確要求,嚴肅追究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評價、獎懲的重要依據。
面對百姓的殷殷期盼,改革的領域不斷延伸,措施不斷細化。
山東青島,9月24日晚,浮山后小區居民桂欣查看手機APP上的實時PM2.5濃度: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是優。他換上跑鞋,出門跑步,“監測數據越來越準確可信了。”桂欣說。人們手機里連續刷新的PM2.5數據背后,是環保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監測網絡的巨大變化。
十八屆五中全會要求,開展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確保獨立性、權威性、有效性。目前,我國已建成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空氣質量監測網,在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436個國家環境空氣自動站點的監測事權全部上收。“國家考核、國家監測、數據共享”的新機制初步構建。環境數據與百姓感受不再“兩張皮”,治理污染出招更精準。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這5年,38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的文件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改革的達40余份。全面推行河長制,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綠色金融體系、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一項項重要改革舉措落地生根,新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立完善,“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氣質”趨好,“顏值”變靚,人民群眾的生態紅利實實在在
2013年1月,北方地區遭遇嚴重空氣污染過程,北京有25天被霧霾困擾。
2013年9月,我國發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10個方面的硬措施,并明確了量化目標。保衛藍天的攻堅戰全面打響。從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從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到調整能源結構,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作為,全社會一起提升“氣質”。
剛莉是深圳南山區“城市印象”小區居民,時常拿出手機拍下雨后彩虹、傍晚霞光,在微信朋友圈曬一曬。今年3月,英國廣播公司推出新節目,探討世界各地如何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專門介紹了深圳的治理經驗。
藍天,一年比一年多起來。環保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3個大氣污染重點防控區,PM2.5年均濃度都比2013年下降30%以上。珠三角區域大氣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在重點區域率先整體達標。今年1—8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2.3%。
“大氣十條”實施后,“水十條”“土十條”相繼出臺,治污攻堅戰向縱深挺進。目前,全國水環境質量呈改善趨勢,今年上半年,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七成。全國土壤污染狀況摸底詳查已啟動。
在消除污染毒瘤的同時,生態保護和修復大力開展,“國家顏值”越來越靚,生態系統活力迸發。
大漠無垠,綠進沙退。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宗別立鎮茫來嘎查(村),人工種植的固沙植物梭梭,牢牢鎖住了一座座黃色沙丘。牧民吳維忠近幾年不再養羊,成為森林管護員。他在自家種植的梭梭根部嫁接中草藥肉蓯蓉,今年挖了2噸半,這一項收入就達4萬多元。
5年來,我國共治理沙化土地1.2億多畝,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沙退人進”的歷史性轉變。今年9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鄂爾多斯市召開。中國的治沙理念和有效方案,正在推動世界防治荒漠化進程。
生態紅利實實在在,邁向美麗中國的步伐鏗鏘,得到國際社會點贊。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表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經驗,正為全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借鑒,貢獻中國的解決方案。”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戰功成,唯有持之以恒,積小勝為大勝。河北塞罕壩林場,就是一個生動范例。近幾年,曾創下“荒原變林海”奇跡的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們,在山高坡陡的地塊上持續開展“攻堅造林”。“樹苗幾年后成林,林場森林覆蓋率將達86%的飽和值。”林場黨委書記、場長劉海瑩信心滿滿。
塞罕壩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為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
上下同欲者勝。愿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攜手共建美麗中國,創造更多塞罕壩這樣的綠色奇跡,為中華民族贏得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05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