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慧通力合貧困教師培訓中心。(中國日報網 妮思娜 攝)
中國日報網8月2日電 90年前的8月1日,江西南昌一聲槍響,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軍隊誕生了。90年后的8月1日,“紀念三個90周年”記者團一行來到了江西贛州。贛州地處江西省南部,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搖籃。記者看到,脫貧攻堅正在如今的贛南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進行。
記者一行先后來到了贛州經開區的慧通力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江西大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慧通力合總經理劉孟華是瑞金人,在廣州有多年上市公司高管的工作經驗,對教育信息化技術創新與服務理念有獨到見解。2011年他回到家鄉創業,發現贛州教育設備設施依然落后,便一直思索著如何把設備應用抓上來。慧通力合定位為一家教育信息化服務的專業機構,與江西智慧教育研究院合作,主要針對贛州貧困區縣的小學老師進行培訓,精準扶貧。
劉孟華告訴記者:“我們一直在想能為贛州教育發展做點什么事情。在和領導討論后,決定從最基層最貧困的地方做起,算是(我們)企業對社會的回饋和責任,所以我們啟動了對貧困鄉村的教師培訓。”據了解,慧通力合已經開展了2期培訓課程,培訓了160多名貧困區縣的教師。
江西大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園區企業,公司車間面積2000平方米,主要從事高爾夫球頭、球具生產等業務。2017年6月被人社部評為“國家級就業扶貧基地”。公司現有員工2000人,其中招收貧困戶30余人,平均工資3300元每月。
圖為就業扶貧車間。(中國日報網 妮思娜 攝)
來到工廠的扶貧車間,可以看到工人正站在機器前忙得熱火朝天。人力資源課課長介紹說:“扶貧車間,聘用的都是貧困工人,政府每月另外給他們200元的崗位津貼,這種專門針對工人的扶貧車間也是今年剛開始實行的,如果未來做的好,政府還會給企業互惠互利的好政策。
貧困工人鄒前潤。(中國日報網 妮思娜 攝)
24歲的貧困工人鄒前潤,已經在廠子里工作了3年,因為父親行動不便,家里基本沒有收入來源。前幾年他也外出打工,但為了照顧父母他回到老家,在人才網上通過政府的推薦來到了這里,現在他每月收入4500元左右,比以前的工作還要高出2000元。這樣一來,他不僅每周都能回家看望父母,賺的也比以前多了,政府現在又大力扶持貧困工人,每月還能多領到200元的補助,談到這些,鄒前潤的臉上笑容洋溢。
貧困工人在車間工作。(中國日報網 妮思娜 攝)
2015年以來,贛州經開區通過實施各類就業扶貧政策,共幫助引導6003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其中實現勞務輸出2208人,創建就業扶貧車間(扶貧加工點)23個,實現家門口就業3497人,扶貧專崗安置貧困戶298人。創建國家級就業扶貧示范基地2個、省級就業扶貧示范點4個、市級就業扶貧示范點6個。
隨著教育資源的不斷均衡,各類扶貧政策的不斷支持,無數扶貧企業的加入,贛南大地脫貧攻堅的步伐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