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4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今日公布2017年上半年中小學有償補課治理專項調研與督查情況。教育部指出,有償補課行為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高中特別是高三年級受高考指揮棒和高考升學率驅使,存在組織學生補課并收取補課費的現象。一些教師受利益驅動鋌而走險,以更為隱蔽的方式組織或參與有償補課。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教育部介紹,2017年5月22—27日,教育部教師司會同基礎司、督導局、紀檢組組建工作組赴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湖北、湖南6省開展治理中小學有償補課專項調研與督查。工作組以隨機抽選的方式到10個縣(區)、11所中小學實地調研抽查,與省、地(市)、縣(區)教育部門負責同志和學校校長座談交流,隨機選擇教師、學生進行一對一面談,深入了解嚴禁中小學校和教師有償補課有關規定落實情況。
教育部指出,此次調研與督查的6個省份,均能積極貫徹落實有償補課治理有關要求,從制度建設、宣傳教育、監督檢查、違規查處等方面夯實責任、細化舉措,基本遏制了有償補課蔓延的勢頭;基本形成了治理氛圍,有償補課“不能”的觀念深入人心。
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基本形成治理機制。6省從加強師德建設、規范辦學行為、治理教育“三亂”、嚴禁有償補課、違規違紀處理等不同方面制定出臺一系列的文件制度,一些地(市)、縣(區)也結合實際細化了有關舉措,建立了有償補課治理的制度體系。各地還成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統籌。
二廣泛動員各方力量,織就細密監督網絡。將有償補課治理工作納入專項督導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省、地(市)、縣(區)、學校設立監督舉報電話、舉報信箱,落實專人負責,建立臺賬,暢通監督渠道。吉林省長春市建立全市公辦中小學教師影像信息數據庫,開通全市中小學教師影像識別管理系統。
三從嚴從實查處問責,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專項檢查常態化,日常查處動真格,執紀問責不留情。
四是豐富宣傳教育形式,持之以恒弘揚正氣。各地各學校利用多種途徑宣講有償補課有關規定,在重要時間節點反復嚴明紀律。
五是探索創新工作舉措,滿足群眾多樣需求。如湖北省教育廳會同物價部門出臺開展小學生課后在校托管服務的意見,解決學生課后托管難題。
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教育部還指出了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一是部分地方行政部門、學校、教師認識還不到位。以考試成績、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重要指標的狹隘政績觀,造成學校應試教育傾向、校際間分數攀比和畸形競爭,部分地方和學校對有償補課態度曖昧,甚至默許縱容。一些地方和學校一味強調學生和家長需求,不能正確認識有償補課對學生成長、教育公平、社會風氣的消極影響,不能準確理解有償補課治理有關規定,工作重點不明、方向不清、敷衍應付。少數教師認為教師待遇低,所以靠有償補課賺錢理所應當,忽視了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應盡的職責義務,忽視了教師言行規范應是學生楷模的道德擔當。
二是有償補課行為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高中特別是高三年級受高考指揮棒和高考升學率驅使,存在組織學生補課并收取補課費的現象,一些初三年級也不同程度存在這些問題。一些教師受利益驅動鋌而走險,以更為隱蔽的方式組織或參與有償補課。
三是有償補課行為發現和查處比較困難。一是發現難,教師有償補課的形式更加隱蔽,租用在居民區或者學生家長提供的場地,外界很難發現。二是調查取證難,舉報者擔心被打擊報復不愿出面指證或配合調查,一些參與有償補課的學生和家長甚至刻意包庇,協助教師對抗調查。另外,教育部門權限有限,執法手段單一。
四是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存在困難。目前,社會上相當一部分培訓機構是以文化咨詢公司等名義在工商部門注冊成立,教育部門對他們進行有效監管缺乏法律授權,也難以取得其他部門的配合。無序發展的校外培訓機構對治理中小學有償補課造成很大影響。一是利誘在職教師到培訓機構參與有償補課;二是假借公辦學校教師之名進行虛假宣傳,欺騙學生家長,也造成了大量公辦學校教師參與有償補課的假象;三是虛假舉報,增加治理成本;四是一些培訓機構大量補習學校課程教學內容、上新課,擾亂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五是助長應試教育,加重學生家長焦慮。同時,許多機構不具備相關資質,且在安全等方面存在極大隱患。學校和教師對校外培訓市場的亂象意見也很大。
教育部還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議。一是保持高壓態勢不松勁。突出治理重點,將課上不講課下講,或脅迫誘導學生參與有償補課作為治理的重點,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同時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嚴肅追究相關官員責任。二做好宣傳解讀求共識。三是創新工作方式“疏”需求。要積極研究學生和家長需求,區分合理需求,分層分類研究針對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