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第十一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于6月27日至29日在大連舉辦。央視網《我要問小編》對網友提問進行解答。
網友小A問:
夏季達沃斯論壇6月27日已經在大連開幕了,這個論壇已在中國連續舉辦11屆。李克強總理曾用“十年樹木”來形容它的成長。那么10年來,夏季達沃斯論壇對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什么?透過本屆論壇,我們能看到一個怎樣的中國經濟呢?
小編答:
6月27日至29日,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即我們常說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召開,李克強總理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了致辭。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000位政、商、學等各界精英齊聚大連,共同商討“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
自夏季達沃斯論壇2007年“落戶”中國以來,大連和天津兩座城市輪流舉辦,迄今已是第十一屆了。這期間,世界經濟經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長期的經濟低迷和脆弱的經濟恢復;與此同時,以中國為主的新興經濟體則逐步掌握越來越多的話語權,中國亦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引擎。
全球都渴望新的增長動力和增長模式的這一大背景下,論壇始終關注尋求恢復增長及與之相關的制度創新、產業組織模式調整等話題。論壇還緊扣時代脈搏、融入中國元素,架起一座中國與全球精英對話交流的橋梁。
2007年迄今,中國經濟經歷了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經濟體制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興起等一系列與世界經濟調整既同步又有差異的過程。
通過對歷年論壇主題的梳理,小編發現,除全球經濟的宏大命題必不可少之外,聚焦中國經濟在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是歷年論壇的特色之一,其中亦清晰可見2007年以來,中國經濟的變遷。
“十年樹木”,2007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中國誕生。有評論認為,這與當時我國經濟的盛況密不可分。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4.2% 創1993年來之最。因此,此次論壇以“變化中的力量平衡”為主題,三天會議,話題沒有離開中國經濟高增長帶來的巨大商機,凸顯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成就的肯定。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初見端倪,世界經濟前景一度低迷,但這并不影響當時人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這一年的論壇主題為:“下一輪增長的浪潮”。據媒體報道,當年仍有超過53%的參會人士認為“未來全球經濟的增長看中國”。
2009年,在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的作用之下,中國率先從次貸危機中復蘇,全世界都見識到了中國經濟的強韌。基于此,暢談“重振增長”成為此次論壇的主題。
之后兩年,“增長”這個關鍵詞繼續出現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2010年談“可持續增長”、2011年“關注增長質量,掌握經濟格局”。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之下,與會嘉賓們看好中國經濟,期待中國智慧能助力世界經濟更優質的增長。
從2012年起,世界經濟弱勢復蘇。中國開始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此為背景,創新成為連續三年的論壇主題:“塑造未來經濟”、“創新:勢在必行”、“推動創新、創造價值”。創新這把“金鑰匙”,使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顯示,中國創新排名繼續攀升,從去年的第25位升至第22位,中國也是唯一進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國家。
自2015年起,轉型逐漸成為新的時代熱潮。從“描繪增長新藍圖”、“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到2017年本屆論壇主題“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我們再次看見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探尋具有十足現實意義。
與以往的工業革命相比,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以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不僅創造了新的供給和需求,大大拓展了發展空間,也給各方帶來更多平等參與的機會。
中國是包容性增長的積極實踐者。近年來,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中,中國經濟之所以能保持平穩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包容性不斷增強。統計數據表明,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一季度經濟增長6.9%,尤其是結構和效益明顯改善,二季度保持了一季度繼續向好的態勢。
當前的中國,正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抓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機遇,全面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就業和經濟轉型升級,打造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全球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離不開中國。夏季達沃斯論壇的10年,是中國向世界不斷開放的10年,也是世界深入了解中國的10年。
經濟全球化極大促進了商品、資本、人員流動,使生產者有了更大的市場,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發展成就得益于此。而要更好適應和引導經濟全球化,推動包容性增長,更離不開中國自身的努力。
“中國不發展是最大的風險。”李克強總理在開幕式致辭時指出,中國經濟結構和品質的改變與提升,使經濟增長保持了更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而且給世界會帶來更多的機遇。據此可以期待,未來中國將繼續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勁動能。(文/蔡純琳)